红色诗词里的党史故事 | 蔡其矫《葛洲坝泄洪》

2021年06月28日 15:40:3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点击收听▽

 

  葛洲坝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三峡末端河段上,是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被誉为20世纪中国水电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983年1月,诗人蔡其矫写下《葛洲坝泄洪》一诗,盛情赞美这一伟大工程带来的壮丽景象。

  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和生生不息的文明,然而水患也不时冲击着人们的记忆。1953年2月,毛泽东提出要在长江修建三峡工程的设想,以达到“毕其功于一役”的目的。由于这一工程非常浩大,加上当时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影响,1970年武汉军区和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向中央建议,先修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以缓解华中地区工业用电紧缺局面。同年12月16日,周恩来听取了葛洲坝工程情况汇报,围绕水文、地质、泥沙、通航、发电等问题,周恩来提问达23次之多,原葛洲坝集团副总经理黄华平负责会议记录,整整记录了20页。

  总理问得非常仔细,葛洲坝的各项具体情况他都问到了。特别是当时对于泥沙问题,因为黄河三门峡建成以后,泥沙淤积很严重。再一个是对于通航,问得非常仔细。开会的时间长,边开会边吃夜餐,吃夜餐吃什么呢,吃油饼,北京的油饼。

毛泽东主席批示:赞成兴建此坝

  12月24日,周恩来给毛泽东写报告,建议修建葛洲坝工程,为兴建三峡工程作一次试验和探索。两天后,毛泽东在他77岁生日的凌晨,作出重要批示:“赞成兴建此坝。” 12月30日,葛洲坝举行开工大典。原葛洲坝第二工程公司总工程师王一尘:

  三江这个地方,冬天没有水,满江都是石头。这些石头要爆破,当时我们就拿着手风钻,大的地方打了两三个眼、四五个眼,小的石头打一个眼。那边一说现在开始开会,放炮,我们这边就点炮,就借这个万炮齐鸣,来庆祝开工典礼。

  这项承载着人民领袖宏图大略的工程破土动工后,全国各地水电精英纷至沓来。建设者们面临艰苦的环境,但丝毫没有退却。没有地方做饭,就随便挖个坑烧饭;没有地方住,就自己动手搭芦席棚。因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这支水电建设队伍被誉为“水电铁军”。

肩挑人抬土法修建围堰

  1981年1月3日7点30分,备受瞩目的葛洲坝大江截流工程开始,在每秒4720立方米流量的长江上,采用上游单戗立堵的方案进行截流,这在中国水电史上是一个创举。

  到第二天晚上7点,葛洲坝大江截流成功。奔腾不息的长江第一次按照人类的意志从泄水闸滚滚东去,而这项壮举从开始到合龙仅用了36小时零23分。

3个四面体连成的“葡萄串”投入江水湍急的龙口

  截流成功,葛洲坝工程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此后,葛洲坝人满怀豪情,日夜鏖战。1981年7月30日,首台水轮发电机组并网发电。1988年12月,葛洲坝水利枢纽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1991年11月27日,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工程宣告全部竣工。它的建成不仅缓解了华中地区电力紧缺的局面,也显著改善了三峡河段航道条件。它是我国自主设计、施工、制造、安装、运行管理的长江上第一个水利枢纽工程,新中国水电技术创新就从这里开始,向“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21年6月4日,湖北宜昌,航拍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葛洲坝之后,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成绩。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一座座水利设施拔地而起,构筑起跨越南北、互济东西的新水网,一个个凝聚着中华民族辛勤和智慧的国之重器屹立在华夏大地上。 

  备注:文中所有录音及历史图片均来自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本台已获得授权使用。

   

  (系列融媒体产品《红色诗词里的党史故事》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江苏广播、大蓝鲸App采写制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