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家门口公园:推门见绿的“小确幸”丨小康看得见·街区的幸福

2021年06月24日 10:26:4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当生活与绿意相结合,便充满了诗情和意趣,而见“缝”插绿的“口袋公园”,就像把公园“搬到”了百姓家门口一样,让人们“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变得“触手可及”。【小康看得见——街区的幸福】系列报道,让我们走进徐州市金龙湖畔的体育公园,感受当地人推门见绿的“小确幸”。

  当清晨的微风带着露水抚着绿叶,位于徐州市三八河畔的金龙湖体育公园逐渐热闹起来。老人们有的在沿河健身步道上遛弯、有的在棋盘上对弈;年轻人在篮球场、羽毛球场上挥洒着汗水;不时还会有路过的行人进入公园,驻足休息;其中最热闹的,当属儿童游乐区。

  不少正在公园里带孩子玩耍的市民告诉记者,这里不仅离家近,更重要的是孩子喜欢:“肯定开心,你看她到处乱跑,我过来只需要三四分钟,有时候天天来,这环境相当不错的。现在退休了在家了,带孩子就是职业了。”

  今年60岁的顾小平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做完饭就喜欢推开窗听一听公园里的热闹,这里除了能让全家人放松,更让小朋友们多了交流的机会。“没有的时候,各家孩子都不认识,但是他到这个环境来以后,小孩只要一起玩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好朋友。”想起小孙子,顾小平不由露出了微笑,在她看来,回家路上自家孩子叽叽喳喳地说,“奶奶我今天认识一个谁,他家住哪一区几号楼,也不知道下次来还能不能见到他。”是一份安然的乐趣。

  随着中午临近气温上升,公园逐渐静谧了起来,顾小平在起身准备回家做午餐时最后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在这里生活了40年的老徐州人,徐州成为如今园林城市的模样让她欣喜不已:“现在可不一样了,就像这样的环境,基本上在徐州你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这样的,很干净、很好,人文环境也随着变化了,人各方面的素质也在提高。”

  当夜幕降临,金龙湖体育公园篮球场的夜间照明随之亮起,人们运动的声音与孩童的欢声笑语交汇成了动人的音符。金龙湖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王译涵告诉记者,在这座体育公园规划之初,他们通过社区的网格群和调查问卷,向辖区6个小区的居民征询了建设需求。

  原来,这座公园是社区居民一起集思广益的结果。比如打篮球的上班族因为白天上班忙,打球的时间集中在晚上,希望有一座夜光篮球场;还有小朋友们比较喜欢滑滑梯,家长们也就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而这些建议在这座家门口的公园里,都得到了实现。

  现如今,这座体育公园覆盖的常住居民达到12000户,居民幸福与否,通过反映居民意见的市政12345工单量下降就能知道。王译涵:“这座公园的建成不仅让大家有了休闲运动的场所,也提升了居民们的精神面貌,一方面社区满足了大伙的需求,像我们市政12345工单量逐步下降,居民对我们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邻里之间以及居民和物业之间的关系都更加融洽了。”

  开门见绿移步皆景,徐州通过“口袋公园”打造居民微幸福,另一方面,持续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实现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变。目前,徐州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84%,由全省第7位跃居第2位。

  徐州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全省加大城市绿地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江苏在道路节点、小区周边、市区街角等地,因地制宜建设、改造便民型公园绿地,截至目前,已建成210个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出门即公园,入眼皆美景。作为城市公园的良好补充,这些绿意宜人的小微绿地充分利用城市碎片化空间, 进行改造提升,因地制宜 “织造”出精致的口袋公园,串珠成链形成一片微生态景观网络,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温度,让居民从家门口看得见、摸得着的“小而美”中体会到微幸福。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浩东说:“实施绿地敞开式开放,对城市拆墙见绿,单位庭院开放,城市公园出入口改造,增加老百姓对公园的可进入性,让老百姓享受到绿色的福利。”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王文欢 编辑/李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