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亲自擘画指挥、部署推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0年,总书记在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考察时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近年来,江苏切实肩负起中央确立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的重大使命,以“不负历史、不负当下、不负未来”的使命担当,创造性、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从6月12日起,《江苏新时空》推出系列报道《千年运河 时代新姿》。
江苏台记者毕然说:“仲夏时节,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内处处生机盎然、风景秀丽,小桥、亭台、书房错落有致,这里已经已经成为了扬州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位于扬州城南。据记载,大运河流经扬州,北高南低,水流急转直下。明朝万历年间,为减缓水流速度,扬州知府把原有的100多米长河道,改弯后变成了1.7公里,就像一个“几”字书写在大地上,“运河三湾”由此得名。如今,现代的生态景观,正为千年运河注入青春活力。
游客说:“这个公园很有特色,古运河在这拐了三个弯,而且很有一些历史底蕴,很值得我们到这个地方游玩。”
扬州市民说:“环境很好,我们经常来跳跳舞,姐妹们都来玩玩,心情也好。”
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扬州人口中的“垃圾厂”,聚集了大量的农药厂、制药厂、染化厂等企业,环境污染严重。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当地利用三湾区域原有的运河湿地资源,启动建设占地3800亩的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项目。
扬州三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园区管理部副部长龚宇说:“我们搬迁了近百家高耗能、高污染的各类企业,近千户的农户住宅,进行了大规模的地形改造,通过河道疏浚、生态护坡,还复运河的本体水环境。同时,在这里进行筑土堆坡、遍植绿树,让整个三湾景区树木葱茏。”
从污染严重的一汪死水到扬州人钟情的生态文化公园,如今的三湾犹如一颗镶嵌在运河之上的生态明珠,重新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眼下,位于公园内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经建成,6月16日将正式对外开放。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怀玉说:“它的展陈的内容,应该说就是对古今运河、中外运河的精华,都做了比较充分的展示。这个博物馆的建成,也是我们大运河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的象征,代表了我们国家运河文化的形象。”
大运河流淌着的,不仅是奔流不息的河水,更是绵延不绝的文脉。大运河江苏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河段6处、325公里、长度占全线的1/3;遗产点22处、数量占全线的40%。近年来,江苏以敬畏历史、尊重自然的态度,努力保持大运河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和生存的延续性。建设省级大运河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平台,建成大运河江苏段水文化遗产数据库,让众多文化遗产“活”在当下、“传”向未来。作为大运河原点城市、申遗牵头城市,扬州编制《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总体策划》,对大运河各类遗产实施日常管理监测;淮安在省内率先出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推动遗产保护法制化进程;镇江投入30余亿元,对西津渡等文化遗产实施保护修复;无锡对古运河沿线的民族工商业遗存等进行重点保护,让城市文脉成为亮眼名片。随着一项项保护举措的推进实施,传承千年的历史文脉正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毕然、李泽灏 扬州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