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点

2021年06月05日 16:30:1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6月5日,由求是杂志社和中共江苏省委共同举办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在苏州举行。来自全国以及省内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展开了理论研讨。

  回顾小康社会建设历程,有哪些成功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新境界?研讨会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发表了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点》的演讲,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见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三条突出经验

  吴晓华认为,回顾小康社会四十年的建设历程,有三条突出的成功经验:一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多年来,我们党在实践中形成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是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创新创业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全面建成小康变成每一个人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三是坚持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振兴乡村战略相结合。把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推动产业升级与城镇化同步发展,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吴晓华在演讲中提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我们长期努力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更是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新境界。

  一是以投资消费协同为支撑挖掘超大规模内需潜力。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内需潜力。着力优化国内商品和服务供给,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激发新消费需求、拓展新投资空间,畅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循环。

  二是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创新重大研发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是以提升制造业质量为基石完善现代产业新体系。实施“深度工业化”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形成交叉渗透、交互作用、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系统,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工程,塑造我国产业竞争新优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四是以深入实施重大区域战略为牵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优化完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支持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发展,打造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动力源。

  五是以遏制“局部恶化”领域为重点强化生态文明建设。顺应生态环境转变为“总体改善、局部恶化”的态势,以“看不见的污染”为重点,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快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抓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六是以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为导向构建民生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水平相适应、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民生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七是以制度型开放为依托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适应后疫情时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新形势,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自贸港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促进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

  八是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加快完善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体制。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在新起点上不断推进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突破创新。同时,着力防范化解各种重大经济社会风险。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