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从戎,铮铮铁骨赴疆场,用生命浇灌信念之花丨红色故事里的初心使命

2021年05月29日 07:57:0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一个个红色故事砥砺人心,一段段红色记忆永不褪色。我苏网联合江苏城市频道,推出《红色故事里的初心使命》系列,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通过深入挖掘江苏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精选出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各时期100个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展现党在江苏大地浴血奋战、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的光辉历程,凸显共产党人对信仰信念的执着坚守、对初心使命的矢志不渝,激发人们紧跟党走、接续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红色故事里的初心使命》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精品宣传项目之一。


  1921年—2021年,风雨百年路上,一代又一代革命先驱,用思想和行动使中国“换了人间”。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如今,这些红色记忆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

  投笔从戎 绝食殉国

  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

  巫恒通,1903年出生于江苏省句容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他就立志教育救国,后以德才兼备闻名苏南教育界。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时任泰兴县教育局长的巫恒通被民众的抗日热情所感染,决心投笔从戎,抗击日本侵略者。

  1939年夏,巫恒通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不胜感慨地说:“书生从军,要努力学会带兵打仗。 ”这年的11月,巫恒通领导的地方武装编入新四军序列,转战在茅山一带。在那段艰苦斗争的岁月里,巫恒通出生入死、身先士卒。

  1941年9月6日,因通信员被捕叛变,时任句容县县长的巫恒通在驻地遭到日伪军袭击。巫恒通率众突围,不幸腰部受伤被捕,被关押在句容宪兵队。

  敌人先是盛情款待,诱其背叛共产党,又百般威胁他充当“清乡”专员。巫恒通厉声痛斥道:“ 我今天到此只有一死以赴之!我生得光荣,死得光荣,想让我卖国求荣那是妄想!

  1941年9月14日凌晨,巫恒通拒医绝食8天,以身殉国,时年38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司令员以文天祥诗句为悼词,高度评价之“死节之惨烈,抗战以来所仅见。”选择信仰道路艰难,坚守信仰高地更难。面对死亡的威胁,巫恒通一死以赴为信仰。

  文弱书生 舍生取义

  抱定宗旨 誓死不降

  1934年冬至,天阴沉,风雨交加。在儿子的墓碑前,62岁的老父亲顾倬哭了一天一夜,悲痛欲绝,一口气写下了38首《悼儿诗》。就在18天前,他的儿子顾衡被枪杀于雨花台,年仅25岁。

  顾衡,1909年出生,江苏无锡人。1929年冬,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已就读国立东南大学的顾衡冒着随时被捕的危险,北上寻找党组织。第二年,中共清华大学支部吸收顾衡为共产党员,派他南下安徽,恢复太和地区被破坏的党组织。

  1933年,南京党组织遭到七次大破坏后,顾衡临危受命,接任中共南京特支书记。他说:“越是党组织被破坏的时候,越是让人知道共产党人还在南京坚持战斗!”几个月后,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浦镇机厂党组织恢复了,南京的革命之火又重新燃了起来。

  1934年8月,在斗争中,顾衡不幸被捕。在宪兵司令部军法处的法庭上,面对法官的审讯,顾衡侃侃而谈。他说:“国民党腐败,只抓共产党,不抗日,非垮不可!”军法处前后对他三次审讯,他都把法庭变成了宣传共产主义的讲坛。

  在狱中恶劣的条件下,顾衡始终抓紧时间学习。他还一直用如火的热情和渊博的知识鼓舞难友们的斗志,坚定他们对革命胜利的信心。

  1934年12月4日,顾衡在瑟瑟寒风中为实现自己的信仰,舍生取义。

  故人生死各千秋 

  留得豪情作楚囚

  1895年8月12日,恽代英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官僚家庭,他从小酷爱学习,每看到一本好书,便废寝忘食地阅读,非读完方罢休。

  1921年,恽代英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此后,他笔耕不辍,以雄辩的才能、生动的文章、热忱的激情,带领一代青年人追求真理,投身革命,被誉为青年的领袖与导师。

  五四运动时期,恽代英宣传和发动群众,成为早期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不幸被捕,当时他化名王作林,真实身份尚未暴露,被判刑5年。

  周恩来提出不惜一切代价营救他的措施。然而,风云突变,1931年4月,36岁的恽代英在叛徒顾顺章出卖下,最终被害。临终前留下《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1936年,43岁的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回忆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恽代英翻译的《阶级斗争》就是这三本书中之一。”

  “转旋男儿事,吾党岂匏瓜?”周恩来同志曾对恽代英同志的一生作出高度概括: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恽代英同志,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青年的楷模。 

  正如他那首诗所写道的:“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够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琴在,党性就在

  万死不辞,只为黎明来临

  顾东石,自幼多才多艺,尤擅音乐,1946年,他是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报纸的记者,当时的国民党高层没有人不知道海报社有一位记者写的一笔好文章,小提琴拉得也相当出色。

  每逢国民党高层聚会时,顾东石总会被邀请去摄影记录、拉琴助兴,而他们决然想不到这位翩翩公子竟然是一名潜伏在国民党报社里的中共地下党员。短短几年,顾东石送出的情报多达几十次,为新海连解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8年4月,新海工委机关遭遇敌人突袭,多年的地下工作毁于一旦。当时的连云港已成孤岛,国民党当局狗急跳墙伺机反扑,顾东石等人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可无论是高官厚禄的引诱,还是严刑拷打的逼迫,他都咬紧牙关,宁可吐出满口鲜血,也不曾吐露半点消息。

  国民党根本不会想到,这把没有夹带任何情报的小提琴本身是一个情报。琴在,党性就在,即使潜伏到最深的海底,他也永不会叛变革命。

  这把琴之于顾东石是漫漫长夜的寄托,是劈向敌人的武器,更是形影不离的战友。

  当胜利的曙光即将照耀新海大地的时候,顾东石倒在了黎明前最后一刻的黑暗里。此时,距离新海连解放仅有不到24小时,而他却永远活在了26岁。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 我苏网  编辑/陈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