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物忆初心|一口“爱民井”见证军民情

2021年05月24日 17:15:5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口“爱民井”见证军民情

  讲述人:王鹏(泗洪县博物馆办事员)

  这是一眼建于1942年的老井,78年过去了,井水清澈,从未干涸。

  坐落于泗洪县孙园镇张堂村境内的爱民井,在政府的保护下,井的前面矗立着一座八角亭,八角亭内立着一块石碑,为泗洪县人民政府禁令,上面镌刻着碑文,以此来纪念当年的挖井人,淮北行署主任刘瑞龙。爱民井如今已经成为红色文化基地,他在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张堂村为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所在地,1938年11月日本侵略者占领泗县县城,江上青随国民党安徽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泗县县长盛子瑾进驻皖东北为宁镇。他的公开身份是盛子瑾的秘书,秘密身份是中共皖东北特别支部书记,中共皖东北特别党支部的任务是团结争取盛子瑾联合抗日,开展敌后工作,创建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

  1939年九月初,中共苏皖边区党委书记金名涉案党委机关及一个警卫排从批南迁至樟塘村,区党委机关设在办事处内金明兼任办事处政治部主任,苏皖区党委签章后党委领导进行改组,金明任书记,撤销皖东特委和皖东北工作委员会。1940年的三月皖东北地区首届各界代表大会在樟塘村召开,同时成立了中共皖东北军政推进委员会记者成立苏皖军政党委员会刘瑞荣任书记,张爱萍江华金明党委委员,统一领导建设皖东北根据地的工作。

  1940年秋天,我主力西进成立皖东北地委。军区司令部,其机关都设在张堂村。刘瑞龙在主政期间勤政爱民,视百姓如父母,爱人民似手足。

  1942年正值夏季,张塘村唯一的一眼土井坍塌了,严重影响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刘瑞龙看到此情此景,并与当地干群商量如何借一眼新井来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商量好方案的第二天,刘瑞龙便带领群众到20里开外的石集乡柳山开采石头,用牛车一天两趟的运输,又请来石匠修凿石块,他还身先士卒,带领群众清理老井的塌砖,开挖井曹。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干,一眼40米深,井口直径一米的新井修建成功。

  石井砌成后周边的老百姓都非常的高兴,张堂以及周边的村民终于饮上了甘甜的井水,加之在修建此景时,刘瑞荣亲自动手出力流汗,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爱戴,于是当地老百姓便把此井尊称为爱民井。据说爱民井建成之后的第二年,当地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方圆百里河床见底,不见水滴,百姓饮水极其困难,唯有爱民井井水充盈,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来这里取水,井水不见干涸。有人说这远景如此之好,彰显了刘瑞龙的爱民情怀,所以当地老百姓又称此景为瑞龙井。78年前建成了爱民井,至今留在井边的井栏很是坚固,虽然经过多年使用,但井边不见磨痕,没有破损,为了保护这一点具有纪念意义的老井,2004年9月1日泗洪县人民政府为纪念中共淮北苏皖边区党委及行署成立63周年,在爱民井处树立石碑,把爱民井作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爱民井的名声也由此逐渐扩大被更多人所知。爱民井作为红色教育基地,每年的五四、七一等重要节庆,企事业单位都会在井前组织活动,大家每每想到这眼井,都会重温历史,夯实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以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为榜样,全身心的工作建设美好家园。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