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示范区建设的发力年、攻坚年,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显得尤为重要。5月13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近期重大建设项目明确了任务书和时间表,标志着示范区“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探索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迈出了坚实一步。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青浦区副区长彭一浩,吴江区委常委、汾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炳高,嘉善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专职副主任陈天荣出席发布会。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谋盘子、定重点、配资源、滚动式”的总体思路,突出生态绿色、一体化和高质量,重点推进有显示度、感受度、创新度的重大项目,包括“一厅三片”集中示范和生态环保、设施互通、产业创新、民生服务四个方面分类示范共5大板块、18项主要行动。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3年,形成一批重要规划编制成果,落成一批凸显“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理念的样板项目,示范区主要功能框架基本成型,先行启动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绿色创新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宜居等方面的显示度明显提升。
《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聚焦先行启动区,以水乡客厅、青浦西岑科创中心、吴江高铁新城、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一厅三片区”为集中示范。重点明确各片区到2023年的建设形象框架、建设重点领域,以及各年度重要功能项目的建设进度。
生态环保、设施互通、产业创新、民生服务四大板块是《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重点领域。《三年行动计划》对各板块的建设内容、责任主体等均作了细化安排。
生态环保类项目方面,以太浦河(含汾湖)、元荡、淀山湖“一河三湖”的生态综合治理为重点,坚持系统治理理念,实施湖泊保护修复、活水畅流、清水绿廊、蓝色珠链、全域秀美五项行动。目前,元荡美丽湖泊群建设工程、元荡岸线生态修复贯通二期工程、太浦河(含汾湖)岸线生态修复贯通工程示范段、嘉兴市北部湖荡整治及河湖连通工程都已经开工。
设施互通类项目方面,按照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原则,实施轨道链接、道路连通、“三道”复合、绿色基础设施支撑、智慧与韧性城市建设五项行动。示范区成立以来,已经打通了5条省际断头路(康力大道—东航路、叶新公路—姚杨公路、盈淀路—新乐路、复兴路—曙光路、桃乌路—姚太线),今年仅水乡客厅就将建设3条省际断头路贯通工程(汾湖大道—兴善公路,浦港路—金南路,金商公路—嘉善大道),上海轨交17号线西延伸工程也将开工建设。
产业创新类项目方面,依托示范区一体化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强化功能互补、空间复合、创新融合,围绕“五大经济”产业体系,实施创新平台共建、先进制造升级、数字经济融合、文旅新经济培育、新型服务赋能五项行动。目前,精测半导体项目和优刻得项目主体建筑已封顶,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即将揭牌,英诺赛科一期工程去年已实现投产(二期项目正抓紧推进),格科微电子已经建成投产。
民生服务类项目方面,以高等级、共建型项目为引领,实施公共服务提质、品质人居标杆、特色文脉传承三项行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公共服务品质整体提升。目前,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新建项目已进入装修工程阶段,吴江区中医院新建工程基础施工即将完工,嘉善高端技师学院已取得用地手续。
张炳高在发布会上,就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考虑、做法,以及我区今年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等进行全面介绍。下一步,吴江将以《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为契机,按照示范区“一年拉框架、两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的要求全面发力,在执委会的统筹协调下,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推动其中涉及吴江的总投资约2547亿元的60个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加快形成集聚度和显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