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人们对海洋的眷恋和向往;向海而兴、破浪前行,是新时代赋予江苏的使命担当。4月27日上午,江苏举行全省沿海发展座谈会,并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在全省十三市同步召开。
在这个重要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推进沿海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到了全面发力的时候!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一个具体行动,奋力推动沿海实现发展新腾飞。以此次会议擘画的蓝图为指引,江苏沿海扬帆起航再出发,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了解江苏的人都知道,江苏资源禀赋独特,是全国唯一江河湖海俱全的省份,拥有954公里的海岸线。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的重大使命。深入践行总书记的要求,是必须回答好的重大命题。
娄勤俭在会上强调,沿海地区作为全省、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区域布局中最具成长性的板块,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突出。他从三个层次阐述沿海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对全省而言,沿海是撬动整体发展水平提升的战略支点。
沿海加速隆起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将呼应苏南、支撑沿江、联动河湖、带动苏北,进而实现“江强海兴”“南北均衡”发展。
——对长三角而言,沿海是支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地。
沿海地区后备资源丰富、后发优势明显,能够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最佳的产业转移、创新转化、功能拓展空间。
——从更大格局看,沿海是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沿海具备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南北互动合作的巨大优势,应在服务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重要的承启作用。
小苏注意到,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始终关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主要领导多次赴相关市县调研座谈,把脉发展之策,谋划进取之道。
2018年2月到5月
娄勤俭在连云港、盐城、南通等多地调研,要求沿海地区在国家大战略中,抢抓发展机遇、提升发展水平、拓展发展空间;
2018年11月和2020年3月
娄勤俭又先后两次调研连云港,专门就生态环境保护,沿海生态岸线示范性工程,打造现代化产业名城、旅游名城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2020年7月到10月
娄勤俭再次赴沿海三市调研,对沿海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加系统集成,要求“做到海滨风貌彰显、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把沿海建成令人向往的生态带、风光带和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带”。
省长吴政隆也多次赴沿海地区和相关厅局调研,指出沿海地区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彰显特色的新路。要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着力提升海洋经济、生态经济和枢纽经济,打造令人向往的生态风光带、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经济带,成为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思路在深入细致的谋划中逐渐明晰,信心在可感可知的变化中日益坚定,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已然确定。
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对美丽江苏建设作出部署,强调沿海地区要坚持高起点系统性规划建设,串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最美海岸线。
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强调,要在继续优化沿江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向海发展的战略取向,进一步兴起沿海发展的热潮。
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建设令人向往的沿海生态风光带、滨海风貌城镇带、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2021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优化沿江沿海国土空间布局和生产要素配置”。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省上下迅速行动。省发改委编制了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规划,省住建厅编制了沿海特色风貌设计导则和建设指南,省自然资源厅编制了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南通、盐城、连云港因地制宜,明确重点事项、细化工作举措、建立协调机制,掀起了沿海地区“比学赶超”的热潮。推动向海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树立新理念 拓展新思路
思想引领前行,战略布局未来!娄勤俭强调,沿海地区步入了创新引领、能级提升、布局优化、特色彰显的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形势背景、环境条件、发展定位、任务要求不同以往,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树立新理念、拓展新思路。
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兴起沿海发展新热潮,不是要在沿海搞大开发,而是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实现高质量发展,决不能走简单以GDP论英雄的粗放式发展路子,更不能以牺牲安全、破坏环境为代价。要真正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协调作为内生特点、把绿色作为普遍形态、把开放作为必由之路、把共享作为根本目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形成更加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要坚持系统观念,实施联动发展。
要更加注重把握规律,运用系统思维,整体谋划推进。要统筹推进包括产业体系、城镇体系、整体风貌、环境治理、民生改善、社会治理、海洋文化等在内的全面发展,不能只偏重经济发展;要着眼省内全域一体化,放在全省江海河湖联动发展的大格局下谋划,统筹沿海城镇、产业、人口、基础设施和生态布局,形成陆海统筹、江海联动、河海联通、湖海呼应的融合发展格局,不能仅限于沿海三市;要把目光从陆地投向海洋、思路从浅海挺进深海,热情拥抱海洋,善于经略海洋,向辽阔的海洋要效益和生产力,不能只盯着陆地沿岸。
——要注重扬己之长,突出特色发展。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打开思路,善于转化劣势,主动创造优势,奋力探索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跨越赶超之路。比如,沿海能源资源及储备潜力巨大,最有条件承接国家重大战略设施建设;沃野千里、水系发达,最有优势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工业发展相对起步较晚、空间较大,可以更高起点构建高端绿色工业体系;拥有世界少有的潮间带滩涂、平原海疆和生物多样性,可以打造独具魅力的城镇体系、滨海风貌、旅游景观和度假胜地。
持续推进加紧谋划 绘就“幸福沿海”新图景
未来沿海是什么图景?江苏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建成令人向往的沿海生态风光带、滨海风貌城镇带、高质量发展经济带,成为我国东部沿海最具活力的新增长极、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新支点、美丽江苏建设的新典范。
目标已确立,蓝图描绘需要一笔一划。娄勤俭强调,各项工作不能等,已经明确的事情要持续推进,紧迫的事项能做的要先做起来,抓手性的举措要加紧谋划,为此他划出了七个“重点”,小苏进行了一些摘录:
一、加强系统性规划
一方面要增强规划系统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都要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域一体化,把系统性谋划、规律性把握贯穿始终;另一方面要加强规划有机衔接,各种规划之间要加强协同、同向发力。
二、全面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沿海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要针对全省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不足、关键核心技术不强、涉海龙头企业不多、高端海洋人才紧缺等突出短板,全力做好“科技兴海”文章。
三、着力推动产业高端集群发展
坚持走“科创+产业”道路,加快推进石化、医药、汽车、精品钢、高技术船舶以及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做大做强,坚持“低排放、低消耗,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真正做到绿色、安全、高质量。
四、加快塑造滨海风貌浓郁的城镇体系
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大中心城市要进一步提升发展能级,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滨海风情小镇、一批滨海特色村落、一批滨海风貌景观,让人们一提到江苏就想到这些地方,一提到这些地方就想到江苏。
五、科学保护沿海生态优势
沿海发展一定要把生态保护作为前提,坚决保护、科学保护、系统保护,切实做好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努力把沿海打造成为美丽江苏的典范区域。
六、进一步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的综合支撑力和便捷通达性
推进连云港“一带一路”枢纽港、通州湾长江集装箱新出海口、盐城滨海港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通道建设,抓紧谋划建设新的临海高速、提升沿海高铁等级,加快使沿海高效畅通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核心区域。
七、大力弘扬海洋精神,推动全方位改革、更高水平开放
加强海洋文化研究,保护海洋文化古迹,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打造海洋文化品牌,增强海洋文化自信。推动沿海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开发区、高新区开放合作水平。
既有战略谋划,也有战术指导,一幅沿海高质量发展的壮美图景已然在我们面前徐徐铺展:
不久的将来,江苏沿海将成为双向开放枢纽带、资源要素集聚区、区域发展能量源。通过政府支持、市场机制、便捷交通,沿海加速集聚高端资源要素,加快发展重点产业集群,地区发展能级不断提升。通过要素双向流通,沿海还将为苏南发展拓展空间,为苏中崛起提供支撑,为苏北振兴贡献力量。
不仅如此,沿着海岸线,由北至南,目之所及,到处都将是千变万化、浓淡相宜的“美”。
连云港连岛,海与山相依,集山、海、滩、林、石以及人文景观于一体,演绎山海连云的浪漫神奇;盐城滨海湿地,广阔滩涂、自然清新,欣赏黄海之滨壮美滩涂风光、聆听鹤鸣九天鹿鸣原野;南通,江之尾、海之头,全省捧起首抹晨曦的地方,一颗璀璨夺目的海上明珠冉冉升起。一大批滨海风情小镇、滨海特色村庄、生态知名景观,将串联起彰显滨海风貌的最美海岸线,让在这里的人心生自豪,让外面的人心生向往,让后来人心生赞叹。
百川归海,当携手并进;风起潮涌,恰扬帆远航。沿海发展,承载着沿海人、江苏人的渴望和追逐。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通过一代代人不断努力、接力奋斗,一定能够再造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沿海”,绿色产业、蔚蓝海洋、金色滩涂、青葱大地、火红生活将在这里交相辉映!
(来源:评新而论微信公众号 记者/高彦 黄蒙 李俊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