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博物馆:生命从远古走来——小小化石猎人行研学游

2021年04月06日 14:40:5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项目名称:生命从远古走来——小小化石猎人行研学游

  项目负责人:程晓怡

  联系方式:18652866092

  一、内容说明

  1.课程内容及路线

  暑期是孩子们触摸新事物,感受新世界的一次机会。研学对象以小学生为主,让孩子体验展品从搜集、学习、整理到呈现等一系列过程,从中自主学习并运用学校知识形成自己的思维,最终以儿童自主策划的陈列展览向大众尽可能地诠释博物馆的内涵。

  研学路线从科学实验到深山科考,从策划展览到展览呈现,形式丰富,环节多样。在锻炼孩子独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青少年团队的协作能力。项目整体以全新视角促进文旅大融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多样化。

  2.诠释角度

  化石是解读历史的万卷书,绝大多数古生物是已经灭绝的生物类群,一般通过化石或印迹呈现在公众面前。化石是生物的遗体或它们活动留下的痕迹被火山灰或泥沙等沉积物埋藏后,经过亿万年的地质作用变成了岩石,但生物的形状和一些结构还存在,有的看起来依然栩栩如生,跟活的一样,令人叹为观止,对解开生物进化的若干难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化石埋藏情况不同,往往只有专业人员才能看懂,公众尤其是孩子感觉古生物化石很抽象,这也加大了古生物化石科普的难度。2020年8月底,“虫鸣螽跃——辽西古生物昆虫化石科普展”在镇江博物馆专题展厅开展,配合本次展览镇江博物馆专为青少年儿童设计研学游项目,让孩子们与化石有一次“亲密接触”,将抽象的化石材料和史前生命形象化和生动化。

  二、受众与时长

  1.年龄段(受众群体)

  6-12岁小学生

  2.项目时长

  4课时

  三、目标设定

  1.知识目标

  1)了解镇江历史;

  2)了解镇江文物的基本信息;

  3)了解掌握较为完善的古生物知识;、非遗文化。

  2.能力目标

  1)培养青少年的主动学习能力;

  2)培养青少年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培养青少年的组织逻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带领青少年感受博物馆文化的魅力;

  2)激发青少年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自然观,增强环保意识。

  ·项目过程设计

  一、主要流程

  1.走进策展(第一天:7月18日)

  1)开营礼

  孩子们通过开营礼环节,与博物馆老师相互介绍、认识,博物馆老师发布任务,共同正式开启活动。

  2)“你好,策展人”——了解博物馆策展人

  营员们与博物馆策展人、讲解员、社教员面对面进行交流,通过分享博物馆人的工作流程,共同讨论创意展览的展出形式,在策展人的带领下,走进博物馆文物展厅、“虫鸣螽跃——辽西古生物昆虫化石科普展”,增进孩子们对自然环境和地球生命进化的了解,并带领孩子们从策划展览的角度了解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基本信息,同时通过文物讲解,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在与社教员的沟通中,讨论创意展览的初期规划。

  3)“你好,展品”——了解远古的遗迹

  在专业科普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了解关于古生物的有趣故事,按照各个时期,排序观察亿万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那些神秘而各具特色的生物,共同了解远古遗迹。

  4)“科学实验室”————远古化石复原

  学生利用模型、石膏粉、紫砂泥等多种材料按照化石模型图纸复原远古化石,通过老师的演示,了解不同时期化石的不同特点,在比较中了解化石背后的故事。

  2.挑选展品(第二天:7月19日)

  1)“探索”——展品的信息

  前往科考学习基地,震撼的山体剖面使孩子们也为之震撼,带队老师在现场为大家科普相关科学知识,演示了专业科考过程,最后发放专业工具让大家做一次“化石猎人”。

  2)“寻找”——展品的挖掘

  带领孩子们走进南京直立人博物馆。地球演变、生物进化、地层地质,看似这么专业性极高的知识,在专业老师幽默生动的讲述中,孩子们都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零距离的提问也一一得到了解答。

  3)“复原”——展品的修复

  让孩子们体验科学家们的工作,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亲手去清修真正的亿年化石,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知识。

  4)“归类”——展品的整理

  通过前期的展品搜集,孩子们将已确定展出的展品进行归类整理,确定展品名称、年代、用途等基本信息,完成展品记录表的填写工作,完善“展品序号”“标本名称”“发现位置”“年代”“材质”等信息部分。

  3.完善展览

  1)“美妙的设计”——展览中独特的感官表达

  确定展览主题,将陈列展览文字说明(大小标题、前言、简介、结束语以及展品说明),将展品以青少年视角进行展出,组织学生自主设计独特的展品展出形式,比如搭建远古时期的自然环境和各种古生物的形象、模拟菊石的演变过程等。

  2)“展览的呈现”——陈列展览中的奇思妙想

  指导学生进行主题性布展,划分展览区域,明确展览展品,设计展品标本区/互动体验区/手作区等多个区域,并结合镇江“祀戎耕织”的吴人形象,制作以原始人为起点的飞行棋盘。让更多观众走进儿童展览。

  4.展览开幕

  由青少年亲自参与设计、策划的主题展览开幕,开幕礼当天,孩子们进行展区阐释,并且和现场观众进行展品互动创作,带领观众进一步走进展品背后的故事。

  5.活动反馈

  作为此次研学活动的收尾环节,孩子们领取“小小化石猎人行”——镇博小策展人纪念册。

  二、项目要点分析思考

  伴随着青少年对常设展览的逐渐了解,博物馆应该以更加多样化的姿态吸引他们前来一探究竟。相比以往以文物为主题的策展人项目,此次的方案设计也进行了结构化创新,首先是将活动主题衍生到远古遗迹方面,将孩子们主导的创意展与馆内即将推出的昆虫化石特展相联系,总体打造“展览+体验+互动”的新模式,其次在展品设计理念中引入镇博吴文化人物形象,从而整体展现博物馆更具包容性的一面。

  策展人,既是展览的策划者,也是体验者。活动中,小策展人们用身体力行,走进深山进行科考,在专业科普机构老师的带领下体验展品从挖掘到整理的全过程,为更好地呈现展览奠定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创意展中,孩子们奇思妙想的展品也让人眼前一亮,有泡沫板、颜料、植物等材料搭建地质年代微景观;有水晶泥、亚克力板制作成的菊石化石演变盒;还有将镇博“祀戎耕织”吴人形象作为原始人终点目标的飞行棋盘。

  三、案例分析

  本项目主要面对的群体是小学生,以博物馆研学教程为基石,以策展与科考为纽带,在考古发现、野外实践、策展布展等系列体验式环节中,构成博物馆教学与学科教学的双向联系,在策展的环节中激发孩子们的创意,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为孩子们提供一项独特的博物馆教学设计。

  活动遵循博物馆教育的本质,以引导和启发的方式,以“课程——化石考古——展品”为线索,通过展品创作提高青少年的全方位的学习技能,以策展布展锻炼他们的认知策略,在展品呈现的过程中提炼学科知识,孩子们在整个展览成型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言语、情感能力的提升。

  组织学生走进深山科考基地、遗址,了解更多的衍生文化及相关出土文物,通过有效学习修复、测绘等专业知识,进行相关文物展品采集、修复、整理等环节。最终以创意展览的形式向大众尽可能地诠释博物馆的内涵。从野外实践到实验室修复,通过“探索”——展品的挖掘、“复原”——展品的修复、“归类”——展品的整理,从策划展览到展览呈现,项目整体以全新视角促进文旅大融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多样化。

  多元化与包容化根植于博物馆文化当中,项目从博物馆策展人视角出发,带领大众全方位了解展览、了解博物馆,以“知”带“行”给予青少年更多的直面感观和自主思考。潜移默化地培植博物馆文化,展览呈现后也让更多的公众在多样化体验中走进博物馆。

  ·项目评价

  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文化机构,镇江博物馆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从青少年视角出发,带领青少年全方位了解博物馆、了解博物馆文化,涉及考古发现、野外实践、策展布展等多方面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让孩子们在多样化体验中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更具包容性的一面,在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中获取更多知识与能力。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