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今年高校留校过年的学生人数跟往年相比几乎翻了两番。 “就地”过年,他们的生活怎么样?我苏特稿记者走访部分高校发现,不少留校学生选择奋战在科研一线,过个“加油年”。
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在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实验室里却依旧是一片忙碌的场景。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的研究生黄锴和几位同学,这几个月以来一直跟着导师一起做“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全自动智能检测系统”研发工作。“在新冠疫苗开发过程中,设备能够加速新冠疫苗的开发,意义重大。团队都全心全力扑在设备的研发上,所以都没有回家过年。”黄锴说。
这一套系统,前不久刚刚在江苏省疾控中心投入试用。领队研发的,是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顾忠泽。
据了解,江苏省疾控中心是国内主要的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评价和中和抗体检测机构之一,几个月来已有数千份检测样本送达P3实验室等待检测。由于实验室对着装防护要求很高,为了一次待尽量长的时间,工作人员经常穿着尿不湿进入,工作强度极大。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顾忠泽想,也许可以设计一套智能化检测系统,让机器协助疾控中心的实验人员。
很快,他率领研发团队,加班加点地研发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全自动智能检测系统。这个系统不仅能降低人员暴露风险,提高检测效率,同时由于这是一套基于人工智能学习的系统,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提高诊断精度,降低人为误差。
也是从去年9月起,黄锴等许多研究生便投入到了这项研发中。过程中,团队攻克了一个个难题;而针对P3实验室的需求还有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他们觉得这些工作推进得越快越好。“第一阶段等于说整个设备的雏形,大致算法框架已经有了。第二阶段我们根据疾控中心的要求,新增了很多功能,比如说机械手自动化,让整个设备自动化程度更高。现在整个流程可以说已经打通了。”
问及黄锴在外过年的感受,他想了想说,没有和家人在一起过年,这种遗憾说到底也还是有的,但对他来说,如今在这里工作的意义更大。
和黄锴一样留校科研的学生,在东南大学还有很多。有的忙于科研课题,有的忙着准备毕业论文,这群年轻的“原年人”,正有序有计划地过着更为充实的寒假。
同样,高校也为留校学生“过好年”做了精心安排。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平说:“我校安排了从除夕到初三的免费的年夜饭。除夕11号当天,我们学院的领导班子都会到学校去陪学生一起就餐。虽然学生们过年留下了,但过节的温暖不会变。”
记者手记:
为保障留校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大家在校园里也能过个温暖祥和的春节。记者了解到,寒假期间,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图书馆均正常开放,供留校学生学习科研;食堂、安保、医疗、校车等正常运营,方便留校学生日常生活。
年关临近,最温暖的“仪式感”,莫过于一顿暖融融的年夜饭。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高校相继宣布,将开设免费年夜饭。用一顿暖融融的年夜饭,让留校学生过一个踏踏实实的“加油年”。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周洋 我苏网编辑/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