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之美韵 始于图制:乔子龙的匠意文心

2021年01月18日 18:44:0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大隐隐于市”。无锡闹市一家具城,乘电梯直达顶楼,绕回廊寂寂,穿绿植数栽,我们走进了松乔工坊。

  坊内布置以凳、椅、桌、几、柜等传统家具,古朴雅致,既是陈设也是物尽其用。正中一张花梨大案,一头垒着书卷资料,一头笔墨砚台齐置,案桌后方悬挂着书法字画习作。旁边的条柜上,搁着《匠学图绘》《匠说构造》《匠意图制》以及新近出版的《松乔图制》。这些研究中国传统家具的著作,就是出自这家工坊的主人——松乔先生之手。

  【厚积】

  松乔先生,本名乔子龙,1964年出生于无锡一个五代园林木工世家,爷爷、父兄都是古建筑和木工领域的行家。“听着斧头和凿子的声音长大”,他自小对木头和榫卯结构有一种情结。

  后来从业园林、建筑设计,免不了要和家具打交道。乔工有无锡机电工业技工学校求学时期全校第一的画图功底加持,画家具草图不在话下。

  其间爱好书画,他就到处拜师学艺:书法是跟无锡的老师学的,国画是去南京、上海拜了名家,加上自身肯苦练,传统书画基础自然扎实。

  王世襄,是乔先生受访中提及多次的人。上个世纪90年代得到一本他的《明式家具珍赏》,乔工珍藏至今。“我用最笨的方法,把几百张彩图用白描的形式从头画到尾,一方面从美术角度来画,一方面从工程技术来画,画着画着就明白了很多。”乔子龙说,“传统家具微妙之处的意蕴,似言又难以言表的微妙性,这些通过手绘的方式理解得更深。”

  就这样一路积累了园林建筑的从业经历、传统书画的爱好以及对传统家具的思考,时间来到了2011年。乔子龙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回到故乡无锡。年近五十的他想着做一些对行业有意义有功德的事。在拜访了很多名人藏家之后,乔先生的落点定在了“家具的文心艺术和制造技术如何结合”,即“家具制作图”。

  【薄发】

  在乔工看来,中国传统家具业现在有一个问题:教学体系下的设计师很少亲手做工,对于设计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的创意上,无法落地。而匠人在看到设计图后,只是靠自己的理解在做,不熟悉平立剖的表现,尤其是标准器形这块。

  乔工绘制的标准图纸,就是从家具原型测量到电脑数据建模,再落实到纸上,变成可以用于制作的图纸。对于匠人和工厂来说,是很好的学习资料,可以避免反复打样,浪费材料和时间。

  “尤其是未来寄希望于数据化,数据输入的先决条件要依赖于很标准的图形。”乔工说,他视此为自己的使命。

  2012年开始,乔工定下十年计划,要以一个工匠的眼光来解读传统家具的构造原理。“前几年先出了一本理论上的书,而后是图考。后来学习梁思成、王世襄搞图纸,图纸是好落地的,也可以印证对家具的思考和理解。”乔子龙说。

  2018年,松乔先生与凤凰职教出版中心(下称“凤凰职教”)合作的《匠意图制》出版,为当代中式家具提供图样参考。新近出版的《松乔图制》是它的续集,在之前的28件经典制作图的基础上另加80件。

  “感谢凤凰职教一路走来的支持,书粉群里的每个人也是鼓励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松乔先生透露,他与凤凰职教三度合作的《纸上明韵》也已出版,是家具制作艺术和技术的串讲,极具审美价值。

  【文心】

  凡是美的、好的都纳进来”。《松乔图制》收录了松乔先生三年内手绘的80件传统家具制作图稿,一套四册,首册彩版,并与二三四册制作图对应,方便顾客品阅。

  这些图稿并非传统意义上画几个简单的器型,或是榫卯结构的构析与叠加,而是打通了书法、绘画、园林设计,融中国传统文化、文人精神的文人家具艺术。以月洞门架子床为例,“这个床的寓意太多,也是我感受最深的。比如这个月洞是月亮‘升’起来的椭圆形,有升发的概念,做成正圆形意思就不对了。”乔工说。

  我们随便翻阅了一下首册,发现每件家具都配了水墨小品。“制作图确定了家具的骨,是势;还要追求韵,韵就是笔墨变化。”乔工说,“高品位的家具,是有文心的匠人们用刀、锯和斧抒写出来的。”

  在松乔先生看来,想做中国版的当代家具,一定是要从笔墨出发,从意蕴出发,融入现代生活方式和理念,通过现代技术来创新。

  【匠意】

  多年来测量数据、笔耕不辍,我们很容易想到当下弘扬的“工匠精神”。对此,松乔先生也有自己的理解。他在《松乔图制》的自序中是这样写的——“创造,才是匠的第一要义。所谓‘坚守’一定是先得有内心的喜悦。”

  “从幼年的懵懂感知,到从业后的深入了解,再到近几年探索家具的内核,‘进一步就有一步的欢喜’,也因欢喜而倍感责任。于我而言,找到欢喜和责任的事,是很幸运的。”乔工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天下工匠是“更懂得之后的喜欢”来做传统家具。

  十年的计划仍在继续。乔工告诉记者,他想把理论打散,将近年新的思考和实践重新编合成真正意义上中国版的家具教科书。当下,中国家具还未形成一门学科,传统家具骨骼里的内在精神没人研究。“希望自己是一个铺垫,如果别人能在我的基础上建立有质感的中国家具学科,也是我的幸会。”乔子龙说。

  (我苏网专稿  记者/木圭  摄像/谢自强  出品/宋梦真)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