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为何要巡河?|运河百问83

2021年01月11日 11:33:1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悠悠运河,碧波依旧;千年文脉,延绵不休。为了让广大网友更好地了解运河历史、感知运河文化,我苏网、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官网推出《运河百问》专栏,邀请专家全面系统地介绍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和文化走出去等角度对运河沿线的文化符号进行细致梳理,用一个个有趣的知识点带领网友穿行大运河2500年的历史,步入一条精彩纷呈、摇曳多姿的线上运河文化长廊。

  第八十三问  康熙皇帝为何要巡河?

  康熙帝(1654—1722年),即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仁皇帝。康熙早年在他宫廷的柱子上写了三藩及河务、漕运三件大事。河务和漕运实际上是一件事情,三藩平定后,实际上他重视的就是治河一件事情,他穷毕生之力治河,并使河患大为降低。

  康熙十五年(1676年)夏,黄河倒灌洪泽湖,大堤决口34处,淮水冲入运河,运河大堤溃决300余丈。这时,康熙皇帝及时任命安徽巡抚靳辅为河道总督,每年拨银300万两,加紧治河,他自己亲自钻研水利理论,并从事广泛的实地调查。康熙帝在位期间,先后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三十八年(1699年)、四十三年(1704年)、四十四年(1705年)、四十六年(1707年)六次沿京杭运河南巡。 当然,治河、加强清朝对东南地区的统治,是康熙南巡的主要动因。他详细视察了黄河下游和江苏境内的运河,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案和要求,有力地促进了治水工作的开展。多次在淮安清口实地考察,指示机宜。后人将他的治水言论汇编成书,定名为《康熙帝治河方略》。

  安作璋先生在其《中国运河文化史》中认为“从六次南巡河工情况看,康熙帝的治河思想前后有所变化。一是将民生提到重要位置,认定‘百姓尽安畎亩之日,方是河工告成之时’;二是采取正确意见,改变了挑浚河口的主张;三是在总结研究前人治河经验和自己多年治河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治河思想,即‘上流既理,则下流自治’,并在第三次南巡中作了具体部署:深浚河底,改修清口,拆毁拦黄坝,引水归江,从而减轻了河患。 ”

  康熙巡河客观上推动了河务的治理,促进了东南社会安定,加快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对清代历史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康熙南巡图

  作者 姜师立:

  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期间,曾任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专职主任、牵头城市扬州市申遗办公室副主任,亲历了大运河申遗的过程。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专稿”,仅供运博会宣传使用,谢绝转载,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