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8日)早上,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预警,这也是最高级别的寒潮预警。强冷空气将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带来大风和强降温天气。12月29日到30日,江苏也会迎来气温大“跳水”,24小时最大降温幅度可达13到15℃。出个题考考大家,人体最不抗冻的地方在哪儿?冻伤后应该怎么做呢?
当皮肤温度降到-2℃时,就有可能发生冻伤。别以为冻伤都发生在寒冷的东北地区,其实在长江流域也很高发。冬季这个地区湿度较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湿冷",潮湿会加速体表散热,面部、四肢是最常见的受冻部位。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主任医师李诚让表示,低温会造成血流供给不足,导致缺血缺氧的损伤,这些损伤会导致一系列的炎症反应,急性的一般叫冻伤,如果慢性的可能会形成冻疮。
除了外卖员、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之外,在冬季,还有一类人群也很容易得冻疮。李诚让表示,有的女孩喜欢穿紧身束身的衣服,这种情况要去掉紧身衣,紧身衣服会造成我们局部皮肤血晕。
在冻伤初期,皮肤表面会出现红斑,这个时候可以使用一些维E乳膏、冻疮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在被寒冷刺激之后,不要立刻靠近取暖设备,这样做会让血管快速扩张,对已经出现局部肿胀的皮肤无疑是又一重打击,外面雨雪天穿着潮湿的衣服要赶紧脱掉。泡热水一般建议比体温略微高一点,不建议超过40℃。
如果皮肤出现溃烂,有分泌物流出时,就一定要及时就医了。严重的冻伤甚至会伴随失温,皮肤发黑、血管坏死,造成全身永久性损伤。需要提醒的是,在绝大多数医院里,并没有"冻伤科"这个分科。冻伤的处理,实际上归在烧伤科。
更多精彩内容,请收看今晚18:30在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360》栏目,或者下载我苏、荔枝新闻APP。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汤安佶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