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我苏特稿

2020年10月25日 19:52:3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我国两亿多老人中,相当一部分正饱受“数字鸿沟”的困扰:在扫码出行、电子支付等数字化生活方式面前,不少老人倍感无力。“数字鸿沟”下的老人,需要温度,更需要关注和制度。

  在常州红梅村委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堂别开生面的“电子支付课”正在进行。安康通养老护理员正在演示,公交电子卡绑定、水电煤气代缴等操作。

  老人王阿婆说,学会智能手机,不仅方便生活,也拉近了和子女们的距离。“我们老年人有很多功能都不会用,年轻人忙于工作,也没有时间坐下来教我们。这里讲了很多实用性的内容,比如如何在微信里直接查看健康码,还有用支付宝如何乘坐地铁,手把手地教我们怎么操作,学会以后真的方便多了。”

  日前,某平台发布《老年人数字生活报告》显示,像王阿婆这样,不会使用电子支付的老人不在少数。例如,在网购中遇到困难时,50%的老年人会选择放弃。

  对此,江苏各地各部门纷纷推出暖心举措,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就在这个国庆,无锡火车站的“无健康码通道”在微博上火了。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的健康码,对不少老人来说,是迈不过去的技术鸿沟。无锡火车站的暖心举措,体现江苏关爱老人的温度。

  无锡火车站工作人员坦言,在整个的旅客的流量当中,没有手机、以及只有老年手机、或者没有微信的旅客,占比在七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左右。每天老人总量会有2000余人左右。

  在南京市,玄武湖公园、南京鼓楼医院,均设有“无健康码通道”。

  而线上就诊方面,在宿迁市人民医院,老人用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实现入院登记、就诊挂号、预约就诊等全套流程,为老人免去复杂程序。

  宿迁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护师曹淋惠介绍:“提前安排人员引导他们,提醒他们提前把身份证或者医保卡准备好,进行简单的实名制登记,登记完之后就可以进来了。一般一个人在一分钟以内就可以通过通道,进入医院。如果挂号是家里小孩从手机上挂的,老人带身份证就可以取到码。”

  智慧养老,是推进数字鸿沟的解决方式之一。日前,江苏省民政厅印发《关于做好“敬老月”活动期间 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通知》,推进智慧助老服务行动,解决老年人“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智能设备问题。

  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陆敏表示:“从我们民政层面也要会同有关部门,在一些公共服务的区域,当老人不会使用的时候,注意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指导。同时,我们在下一步的制定政策,包括十四五发展规划里边,也要关注老年人怎么融入到智能化社会的问题。”

  智慧养老,不仅需要技术、措施和温度,更需要形成制度。江苏省民政厅已经要求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对老年人群体及家属、护理人员开展智能设备使用培训。

  除了关注到机构养老的老人,不少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市场力量,已经在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同时,对散居老人进行一对一教学,并探索形成每周一到两次的固定计划。

  南京悦华洪武工作人员孙晓玮说:“我们也关注到居家养老的散居老人,所以也在探索,去老人家里的时候,花一些时间教会老人操作智能手机和设备。我们培训了一批养老护理员,并且计划形成公司规定制度,在全市尝试率先推广。”

  民政部门、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火车站、景区、医院等社会各方形成助老合力,数字鸿沟的“天堑”将变通途。但我们不能忘记,在这个数字化时代,老年人最需要的,永远是子女的耐心沟通和陪伴。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徐仁飞 编辑/高若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