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让大山里的孩子,看到外面的世界!”海师附小女教师的心愿让人泪目……

2020年10月16日 09:19:08 | 来源:海门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爱心在哪里绽放,哪里就有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个无心的善举,将海师附小六(四)班—倚天竹班和陕西延安安塞区深山里170多名孩子维系在了一起。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转眼间,四年过去了,当初一个质朴的心愿,今日已结出绚丽的花朵。

  特殊的“见面”

  “今年因疫情,不能来看你了,明年暑假一定来望你们!”

  “你的成绩还好么,最近考试怎么样?”

  “什么时候来海门玩啊?”

  透过屏幕,对面是一个个稚气的脸庞,身着红色的校服,端坐在桌前。他们就是那群李家沟小学的孩子,旁边坐着的党永斌,既是他们的校长,也是村小的数学老师。

  因为疫情的缘故,学校师生不得出省,倚天竹班的“小笋娃们”和李家沟小学每年一次的暑假延安之行也只能被迫取消。

  开学之后,日子一天天过去,有时候孩子们会问海师附小六(四)班的宋玲老师,“不知道他们过得还好么,现在那边是什么天气了呢,他们会想我们么?”于是,她就有了让这群孩子们“见一面”的想法.......

  为了这次视频连线活动,党永斌搬来了学校里唯一一台笔记本,忙活了半天终于在教室里接上了网络。倚天竹班的同学们也都提前准备了给好朋友的心里话。

  9月29日下午两点,一切准备就绪,语音通话拨通。虽然由于网络原因,画面有些模糊,但是那面庞、眼神、鲜红的校服,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我去大山里找你们

  四年前,在海师附小一线教学岗位执教数学28年的宋玲第一次听到李家沟村这个地方,只知道那里很远,在安塞区,那里有连绵的大山,条件艰苦,当时的她并没有想到四年后的今天,她几乎成了那里的一员。

  “我从二年级起,带这些孩子,感觉很顽皮,不知道珍惜现在优越的条件。”宋玲告诉记者,她曾经想帮自己的女儿找一个结对帮扶对象,可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实现。接手新班级后,看到这群调皮的孩子,这个想法又从心头悄然浮现。

  和家长沟通后,出奇的顺利,随后通过朋友介绍,联系到了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招安镇的扶贫办主任云卫军,命运的丝线,悄悄将海师附小二(四)班——倚天竹班和李家沟小学100多名孩子牵在了一起。

  2017年,“小笋娃”二年级暑假,宋玲老师和班里的19对亲子组成了39人的“小笋娃延安行团”,前往远山深处的李家沟。

  天蒙蒙亮,他们坐着大巴前往上海,赶那时只有一班的火车,前往延安。25个小时,从平原到丘陵,跨越1500多公里,窗外的风景如画卷般展现在面前。抵达延安,李家沟小学校长党永斌已在车站等候多时,带着他们上了准备好的中巴车,前往深山里的李家沟村。

  三小时的颠簸车程后,住进了19户结对帮扶对象家里,“还记得家里摆满了平时舍不得吃的酥油糕,乡亲们把最好的都留给我们。”

  孩子们很快熟悉起来,李家沟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向“小笋娃们”介绍最好吃的食物,带他们去林间玩耍。“有一位家长去时带了好多从‘来伊份’买的零食,当地孩子吃了后,说这是他们吃过最好的东西,问这是去北京买的么?”

  “可能在他们脑海中,只有在首都才能买到这么好吃的东西。”回想起这些,宋老师有些激动。

  临走前,家长们不约而同在枕边或是被子下偷偷塞了些钱,从那时起,宋玲、家长、孩子们就和李家沟、和教育扶贫连在了一起。

  山里有我的“孩子”

  看到山区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她更加坚定了“想为李家沟做些事”的决心。

  2018年,宋玲通过延安扶贫办结对了小姑娘张子妤。“清澈,是我看到孩子眼睛的第一感受。”宋老师告诉记者。之后,她就把子妤看成了“第二个女儿”。

  这阵子天气转凉,宋老师买了两件厚实的秋装寄了过去,看到照片里孩子穿上自己买的衣服,宋老师笑了。

  “这丫头,上次测试几门分数都是八字头的,我急的恨不得去那边教她。”说到小子妤的学业,宋老师落了泪。小子妤从小寄宿在学校,从家里到李家沟小学,需要翻过四座大山,父母因为身体情况和工作原因没办法接送她,因而一直缺少家长辅导。而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否,直接决定着小子妤之后能否走出大山。

  “我问过那些孩子,以后长大了要做什么,他们好像有些迷茫,回答很单纯。”宋老师回忆道,“得到的答案都是:‘像爸爸一样去附近煤矿下井,或者像妈妈一样在家干活。”。

  连绵的大山遮挡了他们的目光,让他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落后的交通设施让他们走不出小小的李家沟。

  “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宋玲想改变这里,想让孩子们看到外面的天空有多蓝,世界有多大。

  美好的故事还在延续

  用教育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宋玲的梦想。在她看来,受过教育的女孩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培养出有文化、有责任感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四年来,她不仅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她播撒的爱,在流动和传递。

  四年间,“小笋娃”们熟悉了李家沟的每一条溪涧,和挚友时常往来信件,说说心事。家长们加了微信,不时通通电话,了解情况。交通工具也从25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变成了宽敞便捷的高铁。

  四年间,李家沟村小学的孩子们有了鲜红的夏、秋季校服,胸前是“小笋娃”班级的班徽。今年夏天,学校里新建了一间属于他们的书屋,屋子里的两千多本图书中,有新书,也有从远方“漂流”来的书,书中满是稚嫩笔画所写的祝福。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山顶,看到了更远的世界。

  “小笋娃延安行团”加入了新的血液,拓展到了37对亲子,学校里其他班的家长和老师听说了,也来找宋老师询问结对帮扶的事情。

  白驹过隙,大山里的野核桃落了一地,又结满枝丫。孩子们像春笋般一年年长大,进入最后一个学年,即将迎来毕业。

  “我想退休了,有机会去那边支教两年,带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湍湍溪流汇入江海,小笋在远山中长成了挺拔绿竹。

  记者感言:

  有人说,一名教师的人生可以影响许多人的人生。宋玲就像暗夜里的灯盏,在千里之外照亮了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成长之路。她和海门有爱的家长、孩子们一起,用知识的光芒温暖李家沟孩子的心房,用梦想的火种点亮求学的希望。

  对于临近毕业,朝夕相处的四年的孩子们来说,宋玲思索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如何让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以身作则的她是师生们的榜样,蕴藏于信仰中的力量持久激励着孩子们。

  责任、信念、成就了宋玲的“梦想”,也给予每个人长久的启迪。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