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发布了《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提出要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和爱惜食物的思想意识,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田间地头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场所。这几天,江苏省不少学校校园果实累累,老师带着学生们走出课堂,开展有趣的采摘活动。
这个季节正是果实飘香时,在南京市陶行知学校,教学楼旁的山楂树、桔子树,操场边的石榴树、柿子树,硕果累累,六、七年级的学生们正在上一堂有趣的户外生物课。大家提着篮子,扶着梯子,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采摘。学校总务处主任沙作伟说,学校9个年级,分为初小部、高小部以及初中部,这次把六年级和初一同学放在一起,同上一堂课,也是学校育人理念的创新。“七年级生物课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五、六年级请七年级的老师带着来上生物课,也可以更快熟悉七年级相关课程。”
六年级张雨桐说,平时看到校园里的果实没机会采摘,这次可以亲手摘觉得很有趣。比如石榴树高要用网子,柿子树用力过猛会摔坏。“这是山楂,我尝了下,有点酸,很开心能体验劳动成果。”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要求要广泛开展教育宣传,大力培育校园文化。要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和爱惜食物的思想意识,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田间地头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场所,广泛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并形成制度。学校高小部负责人刘浩说,学校开展了果香校园秋季采摘活动,不仅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也是践行学校“五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劳育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艰辛,同时体会这些食材来之不易,并且进一步引导学生珍惜粮食,践行光盘行动,而且学生参与劳动也是劳育最重要一环。”
金秋收获的除了可口的水果,还有田间地头的蔬菜。在宿迁市实验学校的“微耕农场”,辣椒、韭菜、茄子等作物喜获丰收! 三年级学生贝嘉凡和好朋友趁着课间来到校园北侧的“小农场”。“这个是辣椒,这个红色的是鸡冠花。我奶奶经常在农村种地,来这里就好像回到了我的老家。这里有很多昆虫,还有很多好吃的蔬菜,我会在这里看看蔬菜,找昆虫玩。”
一亩多地的农场被分成三个片区,每个片区又被划分成两块,农场还有个名称叫“童心小农场”。每个季节有不同的作物让孩子去体验,不仅有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还有大豆、玉米、秋葵。从这学期起,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农作物。学校政教处主任杨尚文说,学生自己培土、浇水、施肥、采摘,在劳动的同时懂得珍惜。“在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农耕精神的同时,也让孩子在德育上得到传承。孩子也都跃跃欲试,想自己承包一块地种自己喜欢的。尤其是在城区的学校,开辟这样一块地是很有必要的,下一步准备搞一个蔬菜大棚之类的,让孩子体验一下反季节的东西。”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张雪 宿迁台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