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鹤林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斌
巨宝精密加工(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登财
北京新唐思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镇江分公司运营负责人 范晓静
同样的场景,不同的“宾客”。9月15日上午8时,市长徐曙海发起邀约的第二场企业家早餐会,时间上比首场早餐会提前了半小时开始,内容上也显得更加丰富。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提炼”这场早餐会的过程和内容,那就是——劲:
对尚未妥处的“老”问题,点评直接,不松劲;
对现场提出的“新”问题,观点碰撞,不泄劲;
对事关长远的“大”问题,政策导向,很给劲。
一个月期限,不是说过就算了的
距离早餐预定的开始时间还有10分钟,市长徐曙海便早早来到餐厅。看到前来参会的丹徒区领导,他问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回早餐会上企业提到问题的落实情况。
在与江苏鹤林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斌、巨宝精密加工(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登财、北京新唐思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镇江分公司运营负责人范晓静等三位企业家一一握手后。徐曙海说:“上一场早餐会上我就说过,早餐会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要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共同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企业提出的问题,能够当场解决的,就当场敲定;需要进一步商议的,政府和职能部门要更积极主动协调解决;对目前确实不具备解决条件的,也要在规定时间内答复。时限也是明确的,一个月。”徐曙海扼要复述早餐会的目的和要求后,话锋一转,“从我得到的反馈看,问题解决的总体进展是好的,但也有个别还有待提高。”
说到这里,徐曙海问道:“关于企业提出厂区外高架桥移交的事,丹徒区目前什么进展?三周过去了,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意见?区政府有没有开过常务会或者办公会来深入研究解决方案?”
“区政府要抓紧时间专门研究,明确解决问题的路径。要知道,慢腾腾的速度,在如今的镇江,是不行的,也不应该出现。”徐曙海进一步点评道。
正如徐曙海所说,关于镇江发电有限公司在8月27日早餐会上提出的“希望加快推进公司厂区外高架桥移交”的事项,丹徒区委、区政府是重视且有推进的,相关领导也在会后第一时间与企业有过深入交流。但由于企业目前仍在对高架桥进行再次检测维修,使得移交工作处于“有对接、有进展,但解决路径尚不明确”的阶段。可就是这一条,让徐曙海发现了“推进问题解决的速度不够快”的问题,继而当众予以点评。
而这次点评,也让与会人员再次感受到:一个月期限,不是说过就算了的;解决问题,也不是当面谈谈就了事的。
一连串问题,是可以协同破解的
第二场企业家早餐会,市长以开场严肃地点评“导入”,让在场许多人始料未及。但更让他们感慨的,是讨论问题的气氛非但没有沉抑,反而更为热烈。
江苏鹤林水泥有限公司,去年纳税额6.2亿元,位列全市前三十。今年前8个月,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应税销售和纳税同比有所下降,但总经理徐斌认为,“积压库存已出清,企业发展已经基本回到正轨”的态势,让企业对四季度充满信心。
不过,为了更好实现水泥这一传统资源消耗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徐斌也提出了企业在建设用地、港口岸线扩容,以及企业在通往水泥生产符合国家A级环保标准道路上需要职能部门更多帮助的诉求。
徐斌刚说完,接过话头的并不是徐曙海或其他企业家,而是丹徒区、市交通运输局和市生态环境局的负责人。
“鹤林水泥是镇江的老企业,情况我们很了解,企业在环境保护上的投入力度也是令人钦佩的。区政府一定会全力支持。”丹徒区负责人说。
“从实地了解的情况看,企业扩容具备一定条件。但发展要放到长江大保护的大背景下整体考虑,长江岸线的使用要提高效能。我们会与区政府和企业一起努力,破解问题。”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说。
“鹤林从前年开始,在一般固废的协同处置上花了大气力,也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益,环境保护的意识和作为都是有目共睹的。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我们会全力帮助企业。会后我们就到局里坐下来再谈一谈。”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
一番“插话”后,徐斌再次接话,进一步阐述了企业坚定绿色发展的思路。彼此讨论很是热烈。
对企业提出问题如何看待、如何解决?昨天的早餐会上,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同样是对于鹤林水泥提出的岸线扩容问题,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郭建就鲜明亮出观点: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就应当多出好主意,立足长远、有战略性的主意,“正如徐市长刚才所说,解决问题必须遵循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尽力而为的原则”,要符合国家战略和政策要求。
而立足镇江发展战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也提醒企业,“要多研究城市未来战略规划,比如宁镇G312产业创新走廊战略,就需要企业系统考虑、科学谋划,我们也会积极帮助。”
企业与职能部门讨论时,徐曙海鲜有打断,更多的是听取和思考。不同企业的个性化诉求“整合”起来,就是对政府出台政策的“普适性、有效性”提出更高要求。
一系列政策,是十分振奋人心的
关于诉求的“个性化”,从昨天到场的另两家企业所提问题中,可见一斑。
位于句容经济开发区的句容巨宝,面临公司生活区外摊贩占用道路的问题,总经理林登财希望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北京新唐思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镇江分公司运营负责人范晓静,则提到了目前在镇的千余名员工中,有少数人离开镇江的原因,主要是人才政策的吸引力还不足。
这两家企业看似不同的诉求,在徐曙海看来其实是有“共性”的:园区生活设施配套不够完善,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的要素还需更加丰富。
此前,徐曙海多次实地调研和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让他加深了对“招才引智问题亟需全力破解”思考。令他欣慰的是,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人社局、市工信局等多部门以及各市、区政府,对企业提出的人才问题都有针对性的解决——
扎根丹阳市的江苏天宏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提出“帮助企业引进研发人才、国内高校有经验的博士、中高级技师”诉求后,相关部门现场走访、办公,组织引导企业举办紧缺型、成熟型人才专场交流活动,发挥本地科技镇长团招才引智作用,并指导企业制定人才规划、帮助企业申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
位于扬中市的镇江润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帮助企业引进后续项目所需的研究型、技术型人才”诉求后,相关部门面对面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在向企业全面介绍镇江人才招引政策的基础上,与企业建立了长效帮办机制,并对其提出的“人才飞地研究园”议题专题调研、外出取经。
“人才问题,是核心问题,也是普遍问题。在全市层面,如何有效破解,这是政府要在现有一系列政策基础上再深化、再破题的关键所在。”徐曙海向企业家介绍近阶段市委、市政府所为、所谋时,不仅花了较长时间谈人才,而且还透露出了一条让在场企业家激动的信息:
“明年,市委、市政府在人才引进上,将会拿出一套较为彻底的政策方案,建立完善人才分类目录,尤其加大对面广量大的普通类人才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让广大人才通过‘一本通、一码办’的新路径,更好地进入镇江、扎根镇江、奉献镇江。”
听闻这条信息,非常清楚所在企业十分依赖人才资源的范晓静立刻说:“那太好了!太好了!”
昨天的早餐会传出的令人振奋的信息,其实还有许多。但最“鼓劲”的,终究是那些事关全局、事关未来的利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