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迎丰收 点赞新农人】徐相如:小蘑菇创造大财富的生态智慧农业领航人|我苏特稿

2020年09月15日 10:47:3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如今,在江苏农村这片创业创新的广阔天地,一大批新农人大有所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在全国新农民新业态创业创新大会召开之际,我苏网联合江苏新闻广播推出系列报道《金秋迎丰收 点赞新农人》,一起聆听江苏新农人的创业创新故事。 


   

  我苏网讯 “与菇对话,其乐无穷。”在江苏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区,江苏香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相如,只用了11年就由门外汉变成行业翘楚,靠小蘑菇创造了大财富,成为灌南县生态智慧农业领航人。

  科技兴业

  2019年香如生物企业销售额达2.6亿元

  鲍菇是近年来引入我国栽培的一种食用菌,因菌肉肥厚、质地脆嫩,有平菇王的美称。徐相如告诉记者,一间占地400平方的菇房,一次能出30吨杏鲍菇,而这样的菇房香如生物有接近400个。

  “一包菌菇在3块钱左右,这里有10万包就是30万,一个菇房每年可以周转18次,30万一次的话就是540万。”谈到企业收入时,徐相如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2019年香如生物企业销售额达到2.6亿元,20年虽然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销售额也超过了1.4亿元。

  2009年工厂化食用菌种植刚刚出现时,徐相如了解到通过改进农业技术人工控温一年能种17、8次杏鲍菇,这让徐相如心动不已,他当机立断投身其中,并得到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指导帮助。  

  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员宋金俤告诉记者:“遇到极端天气,大棚里栽培的菌菇很容易出现毛病,特别是虫害,而在工厂中栽培相对来说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再加上低温就能把很多病虫挡在门外了。”

  “与菇对话,其乐无穷”是徐相如的口头禅,也是他敬业精神的真实写照。杏鲍菇的最佳采集期只有一个小时,如果摘取得迟了就会影响营养成分和口感徐相如告诉记者:“多等几个小时,杏鲍菇产量能略微高一点,但我宁愿牺牲产量,也要保证品质。市场是无情的,只有靠质量才能生存。”通过不断加强生态科技研发,高标准把关质量,徐相如带领企业种植出了高品质杏鲍菇。

  办企兴农

  做灌南生态智慧农业领航人

  在生态智慧农业取得成功之后,徐相如一方面承担起当地农业产业扶贫的责任,另一方面在技术上倾囊相授带动附近其他食用菌企业发展,发挥了灌南县生态智慧农业领航人的作用。

  徐相如主导成立的香如生物研发中心,拥有实验室1900平米,致力于杏鲍菇工厂化生产领域的研究,每一次有了技术的突破,他都会无偿灌南其它食用菌企业进行推广。在徐相如看来,大家在一起只能拼价格,从而形成一个恶性竞争。徐相如更想形成错位竞争,自己到外面占领市场,让本地的市场有序发展,进而形成集群效应。

  造福社会

  保障职工收入、积极支援抗疫

  每年4到6月是杏鲍菇的生产淡季,其他工厂都停产,但即便是赔钱三个月,徐相如都会坚持继续生产,为的就是公司的900多名员工。香如生物的员工告诉记者:“我们在这工作是多劳多得,工资高还能照顾家庭,比在外面好多了,有时候老板可能有难处,但我们员工从来看不出来,每个月18号正常发工资,来了几年都是这样,没有一天拖欠过。”

  创业过程中,当地政府在土地流转、税收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撑,产业形成规模之后,徐相如不忘初心,积极回报社会。

  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徐相如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及时牵头园区内的9家食用菌企业向灌南县红十字会捐款66万元。其中,徐相如的企业捐款10万元,和爱人惠鸿以个人的名义又捐款5万元。为了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扎实保障武汉疫区居民的“菜篮子”,徐相如组织安排向武汉无偿捐赠活动,首批挑选包装5吨一级杏鲍菇产品于2月2日专车及时运抵武汉“疫”线。2月10日,徐相如积极对接中国食用菌协会获悉湖北咸宁蔬菜供应紧张的情况,立即紧急安排车辆,精心组织发货,将10吨新鲜杏鲍菇无偿支援咸宁。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王文欢 我苏特稿编辑/孟晓晴 梁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