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老师】蔡金龙、徐维兰:500篇日记背后的“疆”“苏”师生情 | 我苏特稿

2020年09月10日 07:13:3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生不舍,三尺讲台,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他们一句承诺,十年坚守,铺就山里娃“走出去”的路……“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江苏教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苏特稿联合江苏广电教育频道推出系列报道《闪亮的老师》,让我们一起倾听身边最美教师的动人故事。


  我苏网讯 在盐城市第一中学,50岁的蔡金龙和47岁的徐维兰是公认的"天作之合"。两人老家在一个镇上,都毕业于盐城市第一中学,工作后,又双双回到母校任教,丈夫教物理,妻子教数学。

  2018年夫妻俩却毅然放弃内地舒适生活,来到西北边陲新疆察布查尔县,用一年半的时间,为边疆教育注入了“苏”式活力。徐维兰更是笔耕不辍,用500多篇微信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了这段珍贵的援疆经历。

  女儿支赣触动父亲

  心有灵犀 夫妻双双把“疆”援

  20187月,援疆教师中期轮换选拔通知下发到盐城市第一中学,需要物理、数学各一名老师,前往新疆察布查尔县高级中学支教。收到学校群发短信后,徐维兰很兴奋,去新疆支教的念头,早在她脑海里盘旋了很久,“兴奋之余,我有点担忧。不知道我的蔡老师,还有家人,他们能不能认可,因为毕竟新疆离我们这里,有近万里的路程,而且离家也不是一、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去就是一年半。”

  巧的是,当时在南京上大学的女儿利用暑假时间,主动加入“大学生志愿者团队”,正在江西一个贫困的山区支教。徐维兰没想到,丈夫蔡金龙被女儿的精神感染,也动起了去支教的念头,蔡金龙告诉记者,“当时我就想,女儿能这样做,现在机会就摆在眼前,我们也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去为边疆教育做一点事情。 ”

  回忆当时两人一拍即合的情景,徐维兰历历在目:“他(蔡金龙)进来的时候,第一句话就问我说,你看到群发的短信了?其实我看到他表情我就知道,真的,那个表情就告诉我一切答案了。”

  蔡金龙说,当他们将援疆支教的消息告诉女儿时,在一家三口的微信群里,女儿给他们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走到哪都要做有良心的老师

  真心相待 “小刺头”变身“小学霸”

  2018821日是蔡金龙、徐维兰夫妻俩会终生铭记的一天。这一天,他们启程从盐城出发前往新疆察布查尔。

  江苏和新疆远隔千山万水,教育环境也有不小的区别。蔡金龙和徐维兰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如何帮这些孩子树立自信,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刚到没多久,一个名叫艾尔江(化名)的维吾尔族男孩就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班级里,艾尔江是个小“刺头”,不但喜欢在课堂上睡觉,老师布置的作业也经常缺斤少两,至于考试成绩,更是不尽如人意。

  面对这样一块“硬骨头”,蔡金龙和徐维兰决定另辟蹊径,他们尝试着以朋友的身份接近艾尔江。为此,每逢放学,蔡金龙和徐维兰总要“碰巧”遇到艾尔江,并和他“顺路”一起回家,就这样,一路走一路聊,艾尔江渐渐地放下了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偶尔还能主动地和老师开个玩笑。

  看着他的转变,徐维兰又随即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他做数学课代表!这一招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艾尔江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学习的态度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在一次周检测中,艾尔江的数学取得了满分的成绩,昔日调皮的“刺头”也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学霸”。

  “只要用心去和他们沟通,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做一个有良心的老师,一个能够走进学生的老师,至少通过我的教学,学生可以对数学感兴趣,感觉到老师在用心,然后因为你的用心,他能够有感触,我觉得就要形成这种共鸣的感觉。”徐维兰说。

  500篇日记珍藏教学感悟

  支教结束 师生情缘不断线

  在互相启发、互相勉励中,夫妻俩在教学中逐渐得心应手起来,他们通过一系列实践,创新地摸索出“低起点、小循环、多反馈、高要求”的教学模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成绩上下功夫,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而这些实践中总结的教学思考以及饱含深情的支教感悟,点点滴滴,徐维兰全部通过微信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8月26日,学生报到的第一天,看着孩子们忙碌欢快的笑脸,心里踏实许多,未来的一年半,我们一起加油!”

  “又是新疆深夜两点多了,还有没做完的事情,又熬夜了。这些孩子平时相当缺乏思考问题的习惯,还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在,真的需要多次领悟、感悟,改变观念,或许才能有动力。”……

  时至支教结束,夫妻俩在察布查尔呆了500多个日夜,徐维兰的日记也记了500多篇。徐维兰说:“日记也是一种督促。我跟先生在那边的每一天都是比较充实的,因为我们做的计划是今天要干什么,怎样做,才能不愧来到新疆的每一天。”

  从陌生与未知,到习惯与坚守,一年半的支教工作已经画上了句号。虽然人走了,但夫妻俩觉得心却始终还在西北边陲的那片热土上。“心里有点对不住他们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或者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吧。”提起学生,徐维兰总是依依不舍。

采访中,提及自己的新疆学生,徐维兰忍不住落泪

  如今,他们还会通过微信和新疆的学生联系,学生们有问题,可以随时通过微信交流探讨,徐维兰说:“他们需要我,我知道需要,因为他们说,老师我还想听你的课, 前天一个孩子就跟我这样说。后来我说一批一批的援疆老师都在,你们也有自己老师,你们一定能学好。”

  目前,江苏还有203名援疆教师辛勤耕耘在新疆教育一线,他们正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新疆教育播下希望的种子。“我们援疆的老师都能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立足岗位,精于奉献,真情付出,充分展现当代教育人的情怀和担当。 ”盐城市第一中学副校长沈增宏说。

  谢谢你们,牵起相距近万里的“疆”“苏”,让两地孩子得以共享先进的教育模式,共同茁壮成长。致敬蔡金龙、徐维兰!致敬江苏所有援疆教师们!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徐华峰 王健安 我苏特稿编辑/朱彤 韩瑜;部分资料来源:《盐阜大众报》)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或者戳此>>看更多闪亮老师的温暖故事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