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的“理想寄托”、名城的“破题关键”,南大与苏州牵手的背后……|我苏特稿

2020年09月08日 17:05:3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今天,江苏人的朋友圈被一条消息刷爆了——

  备受关注的南京大学苏州校区,98日正式奠基开工。2021年起,在苏州也能读南大了!

  

  此次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选址苏州高新区,将重点打造化生医药、材料能源与工程等五大学科群,打破院系界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预计办学规模1.2万人,涵盖本硕博。

  苏州,从曾经高教领域的“小透明”到现在“名城名校”融合共进成绩瞩目,“苏州高地”如今模样几何?这里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产学研融合创新下,又将如何开局?

  “大牌”蜂拥而至

  兼容并包、异地办学,托举出高教“苏州模式”

  此次南大和苏州的“校地合作”并非首次。早在2003年,南京大学就在苏州成立了研究生院,至今已连续招收13届学生,并成为苏州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同时,苏州与各大高校的融合共进也在遍地开花。今年9月,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刚刚迎来首届296名学生;去年,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开始动工,苏州太仓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双一流”高校的县级市。该校区首期项目计划于2021年6月建成投用,建设10个学院、10个研究中心以及1个基础课部。

  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迎来首届学生

  通过梳理记者发现,自2002年10平方公里的“苏州研究生城”培土奠基后,安家苏州成了不少大牌高校的选择。2009年,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苏州研究生院,后来西交大还在苏州开办了苏州西交大附属中学,短短几年就打造成了苏州名高中,此后甚至还建立了科技园,成为校地共赢的典范;2012年,主要包含中法学院和国际学院的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正式成立;2013年,由武汉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合办的昆山杜克大学也选址苏州昆山,次年即开始招收首批研究生。

  不仅国内名校扎堆,这里更引得国际名校纷纷“驻足”。

  201310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与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合作共建了洛加大苏研院2016年,悉尼大学中国中心在苏州正式成立,成为悉尼大学首个海外教育和研究中心;201811月,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开幕,这也是牛津大学第一个海外物理学和工程学研究中心。

  据相关媒体统计,自2003年以来,先后布局苏州的国内外知名大学有9所,研究院所6个,其中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众985高校设立的研究院。十几年的经营积累后,高校异地办学的“苏州模式”已然成型。

  名校邂逅名城

  名校的“理想寄托”,名城发展的“破题关键”

  为何南大等“大牌”们都纷纷青睐这片太湖之滨、苏绣之乡?

  722日,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曾说:“苏州校区将是南京大学发展的增长极、体制创新的试验田、擎天人才的集聚地、国家战略的服务区、高端国际合作的桥头堡、政产学研交融的大平台、南大理想的新寄托。”

  阐述苏州校区战略地位的同时,他更点明了苏州是高校“理想的新寄托”。

  这份“理想”在区位经济上。如今的苏州,仅次于深圳,已稳坐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随着“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以及长江经济带等国家级战略的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路径正日渐清晰。2020年上半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8%;实际使用外资78.28亿美元、增长151.6%,总量、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完成工业投资735亿元、增长26.3%,增速在东部城市、“万亿俱乐部”城市中位居前列。

  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曾直言不讳,“苏州所在的长三角地区经济高度发达,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大苏州校区在此办学能够直接汲取实践养分。”

  

  这份“理想”在产学研环境上。苏州产业门类齐全,产学研融合有基础、模式成熟,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例,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已经形成了完备高效的模式。已有高校的“技术外溢”以及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成果培育加速,必定会聚焦更多后来者目光。

  这份“理想”更在政策扶持上。苏州似乎总是对高校“厚爱三分”,2017年底,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施办法》,明确要重点支持在苏州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引进一批站在世界创新前沿、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顶尖型人才,能够引领学科发展、带动原始创新的领军型人才,以及富有创新精神、行业急需紧缺的骨干型青年人才。

  

  开工仪式上,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郑重承诺,将用最实举措服务各路英才,紧扣“金字塔”“全链式”“国际范”三个关键词,以最优越的人才新政和最舒心的服务新政,更优引才留才,打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政策倾斜的背后,是苏州对高校助力城市发展的殷殷期待。

  高校少,尤其是名牌大学等高教资源的缺乏,始终是苏州发展“心头之痛”。作为全国工业城市的“三甲”之一,苏州急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型升级制造业。

  蓝绍敏说:“希望南大苏州校区聚焦苏州主导产业方向,建设出一批高水平品牌特色专业,开展产学研的深度合作,推动科技与经济的对接,增强苏州产业链优势。”

  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区长吴新明在此前采访中也表示:“毫无疑问,高等教育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必须要跟高等教育、高等研发机构密切融合。”他认为苏州这么大制造业总量,有三四个像南大这样的高校都不为多。

  

  据了解,南大苏州校区将强化“新工科”建设,强调政产学研协调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产业正是苏州高新区着力发展的主导产业,区内聚集了一大批优质企业。

  同时于今日揭牌的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苏州总院,目前已经有二十余个预孵化项目即将落户,首次预孵化项目涵盖了智能制造、医疗器械、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并将以定型技术、产品推向市场。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从高校严重短缺,到如今名校集群、大院大所林立的高等教育特区,相信良好的高校建设必将为苏州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为城市注入一剂新的强心剂。

  (版权归江苏广电我苏网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我苏网记者/朱彤 部分资料来源:苏州日报、江苏新闻、交汇点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