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路行余水路循 味蕾深处是故乡

2020年09月03日 10:10:06 | 来源:江南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地锅鸡


水晶山楂糕


鸡汁煮干丝


锅盖面

  江苏境内大运河全长690公里,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八个地级市。这些城市因水而生,得运之利,更孕育出舌尖上的运河美食。

  徐州

  徐州的菜点秉承大彭风味,自成体系,几乎每一道菜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地处五省通衢之地,徐州美食味道自然就融合了百家之长,有口皆碑的好菜不少:徐州地锅鸡、易牙五味鸡、鸳鸯鸡、葱烧孤雁、乐天鸭子、徐州三鲤、四孔鲤鱼、梁王鱼、彭城鱼丸、愈灸鱼、开洋炒苔菜、金蟾戏珠、鱼汁羊肉、冬瓜四灵、西楚贡菜、油炸金蝉、东坡回赠肉、羊方藏鱼、金丝缠葫芦、太极山药泥、羊肉滑脊等。

  地锅鸡是徐州名菜,地锅菜起源于苏北和鲁南交界处的微山湖地区。以前,在微山湖上作息的渔民,因船上条件所限,往往取一小泥炉,炉上坐一口铁锅,下面支几块干柴生火,然后按家常的做法煮上一锅菜,锅边贴满面饼,于是便产生了这种饭菜合一的烹调方法。如今,厨师将传统地锅菜的制法加以改良,从而推出了地锅鸡、地锅鱼、地锅牛肉、地锅三鲜、地锅豆腐、地锅龙虾等地锅佳肴。

  宿迁

  宿迁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水晶山楂糕、“黄狗”猪头肉、新袁羊肉、泗阳膘鸡、五香大头菜、骆马湖银鱼等均为宿迁名菜。

  水晶山楂糕呈玫瑰色,晶莹透亮,放在报纸上能透过糕体看清文字,酷似一枚红色水晶;放于手上,似有弹性。食之口感细腻、酸甜适口,有开胃消食、活血化淤之效。相传此糕为宿迁人民为怀念西楚霸王项羽而创制,初名“霸王糕”。

  “黄狗”猪头肉由民间名师黄德(诨名叫黄小狗)始创,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其肉色泽红润,香味浓郁,肥肉酥烂,精肉鲜香。乾隆下江南曾品尝此肉,大为赞赏,因此又有“乾隆老汤”之雅称。

  扬州

  淮扬菜系中的“扬”即扬菜,以扬州、镇江一带为代表。

  扬州十大名点有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野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子;十佳风味小吃有笋肉锅贴、扬州饼、蟹壳黄、鸡蛋火烧、咸锅饼、萝卜酥饼、鸡丝卷子、三鲜锅饼、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饺;十佳特色小吃有四喜汤团、生肉藕夹、豆腐卷、笋肉小烧卖、赤豆元宵、五仁糕、葱油酥饼、黄桥烧饼、虾籽饺面、笋肉馄饨。此外,还有扬州炒饭、馋神风鹅、扬州煮干丝、扬州三头宴(清蒸蟹粉狮子头、扒烧整猪头、拆烩鲢鱼头)等诸多美食。

  淮扬菜中豆腐制品花色品种极多,“大煮干丝”又称“鸡汁煮干丝”,历来被推为席上美馔。现今的大煮干丝,以干丝、鸡丝为主,外加鲜虾仁,缀以各种配料,称为什锦干丝,色彩美观,其味更鲜。大煮干丝刀工要求极为精细,“鸾刀应俎,霍霍霏霏”,一块白干,厨师经加工可片成18片,切出的干丝不仅整齐、均匀,而且其粗细不能超过火柴杆。

  镇江

  一提起镇江,恐怕很多人马上会想到镇江醋。驰名中外的“金山”牌镇江香醋,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具有色、香、酸、醇、浓的特点。

  锅盖面,也称镇江小刀面,用的面条是“跳面”。所谓“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员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颠跳,又似舞蹈杂技,反复挤压成薄薄的面皮,用刀切成面条。

  锅盖面做法源于清朝。据传,乾隆下江南时,到镇江张嫂子伙面店时,张嫂子忙中出错,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撂到面锅里,煮出来的面条却很可口,还被乾隆夸赞。如今,锅盖面位列镇江名片新“三怪”之一(镇江三怪具体指: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

  水晶肴肉又名水晶肴蹄、镇江肴肉,肉红皮白,卤冻透明,故有“水晶”之美称。食用时,具有瘦肉香酥、肥肉不腻、酥香嫩鲜等特点,佐以姜丝和镇江香醋,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