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边的江苏城市

2020年09月03日 09:50:17 | 来源:江南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万里长江横陈,波涛汹涌;千年运河蜿蜒,静静流淌。江苏境内大运河全长690公里,江苏是中国大运河河道最长、文化遗存最多、保存状况最好和利用率最高的省份。直至今天,大运河江苏段仍是黄金水道,年运输量超过10条铁路。

  徐州

  “大汉雄风 豪情运河”

  “五省通衢”的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悠久历史为彭城大地留下了不胜枚举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璀璨夺目。

  大运河带来的交通便利既造就了徐州商业的繁荣,又形成了徐州人好强豪放的性格。进入新世纪,凭借水上和陆路交通优势,徐州积极转型升级,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窑湾被誉为中国大运河畔的第一古镇,以古老、质朴、秀丽、繁华而闻名遐迩。凭借扼守大运河黄金水道的地理优势,窑湾曾经“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窑湾现存明清和民国初期古建筑较多,明末清初形成的西大街和中宁街,至今仍基本保持了原有风貌。

  宿迁

  “楚风水韵 大运宿迁”

  秦汉文化的风云际会之地宿迁,曾被盛赞为“第一江山春好处”。境内有江苏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活动的“下草湾文化遗址”,是江苏新兴的中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城市群中一朵艳丽的新葩。

  宿迁是全国唯一拥有大运河3个历史阶段不同主航道的城市。历史上的运河畅通天下,促进了宿迁酿酒工业的发展强大,形成了宿迁独特的酒文化,也造就了宿迁人豪爽的性格。新世纪,宿迁以生态绿色为底色,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运河创造精神为动力,打造了一个新型的中国创业之城。

  淮安

  “南船北马 漕运之都”

  名人故里淮安,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境内有著名的“青莲岗文化”遗址。淮安有“运河之都”称号。清江闸是当今运河上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石闸。

  淮安今天保存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中,有大量的河道工程遗存,漕运总督署、河道总督署、淮关监督署等官衙遗存,漕船厂、常盈仓、盘粮厅等漕运相关设施遗存,惠济祠、大王庙、陈潘二公祠等祠宇遗存,以及运河线上的古城镇遗存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多种多样,包括河工文化、漕运文化、榷税文化、戏曲文化、美食文化等。

  明清以来,淮安是河道治理、漕运指挥、漕船制造、漕粮储备和淮北盐运集散五大中心,淮安的漕运文化在运河文化中最具特色。大运河塑造了“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淮安精神。

  扬州

  “运河原点 风雅扬州”

  “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作为大运河的中枢,古运河从扬州发端,纵贯全境,架起了中华民族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

  扬州是中国唯一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运河城”。西汉、隋唐和明清,扬州几度成为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大运河带来的盐商文化、饮食文化、园林文化、工艺文化,催生了扬州“人文、生态、精致”的城市特质。

  扬州被视为大运河的长子,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在大运河首批列入世界遗产的27段河道和58处遗址点中,扬州境内里运河、扬州古运河、瓜洲运河等6段河道,刘堡减水闸、盂城驿、瘦西湖、个园等10个遗产点入选。

  新世纪,扬州着力提升“宜居、宜游、宜创”的城市品质,积极打造国际运河旅游城市和新兴科创名城。

  镇江

  “江河交汇 津渡文化”

  镇江位于中国两大黄金水道——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镇江因此成为南北漕运的咽喉,宋元以后承担着全国68%的漕粮中转重任。镇江得南北天时地利之便,文化底蕴深厚,又有古运河水的滋润,孕育出数不尽的寺、园、楼、亭、闸、桥,为其增添了无限秀色。

  镇江山水相连,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誉。历史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使镇江产生了影响全国的漕运文化、津渡文化、军事文化和宗教文化。京杭运河镇江段全长42.6公里,是大运河运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河段之一。而贯穿主城区的古运河,全长16.69公里,从京口闸到三叉河,承载了镇江从古到今的财富与文明,也记载了镇江的历史变迁。

  常州

  “三吴之枢 舟车之会”

  “三吴重镇,八邑名都”的“龙城”常州,著名的舣舟亭曲廊回旋,洞门漏窗,如诗若画。大运河绕亭东流而去,园林艺术与自然风光浑然一体。

  大运河全线贯通,使常州因运河而活,成为“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的交通枢纽,朝廷“贡赋的必由之路”。依托大运河,常州成就了明清时期商业的数百年大繁荣,豆、木、钱、典等行业独步江南。

  近代,依托运河崛起使常州成为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当代,精致、包容的运河文化使常州在工业化进程中始终担当开拓者和领先者角色,成为全国学习的工业明星城市。经世致用、创新创意的运河文化还使常州打造成新兴的旅游名城。

  无锡

  “千里运河 独此一环”

  大运河无锡段形成于春秋,发展于隋唐,兴盛于明清,是文字记载江南运河最早的段落,全长40.8公里,她是承载无锡城市数千年发展历史的“母亲河”。大运河不仅在无锡穿城而过,而且还抱城而过,塑造了无锡老城的龟背形空间,造就了北门外的北塘大街和南门外的清名桥历史街区。

  古运河孕育了无锡的文化。跨塘桥至清名桥1.5公里长的古运河段,河宽约20米,两岸人家枕河而居,寺、塔、河、街、桥、窑、宅、坊众多空间元素有机组合,线性呈现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江南风貌全景式遗产,被誉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

  古运河流淌着无锡的历史。从北门外黄埠墩到南门外清名桥,长约6.6公里的古运河,沿岸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据不完全统计,有国保单位6处,省保单位24处,市保单位35处。

  作为运河城市,无锡一直高度重视运河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致力于把运河无锡段建设成为继古开今的璀璨文化带、山水秀丽的绿色生态带和享誉中外的缤纷旅游带。

  苏州

  “悠扬运河 天堂苏州”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古朴风貌,使美丽的苏州处处沁透出水乡的悠悠韵味和典雅的江南风情。

  古城苏州,因京杭运河而成为万商云集的天堂。时至今日,苏州近一半的货运量还是靠水路来承担。

  商农并重的运河文化孕育了古代苏州发达的农业、养殖业、纺织业、手工业,也促进了近代苏州工商业的发展。典雅精致的运河文化带来的人杰地灵更使苏州人敢想能干,形成了苏南模式和开放样板,经济总量多年来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依托运河文化,苏州正在打造熔古铸今的现代化、国际化都市。
(来源:江南晚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