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史上首位中国戏剧奖项大满贯得主李政成:文武兼备 方能立身 | 我苏大家

2020年08月08日 09:48:5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创意视觉部南京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拍摄制作《紫金文化名家》系列纪录片,对话第二届江苏省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王芳、叶兆言、朱昌耀、李奕洁、李政成、陈澄、周东亮、周京新、高云。我苏网联合推出9期对话紫金文化名家专稿,揭秘江苏名家大师的传奇人生,邀您共赴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之旅。


  2019年3月,扬剧大型新编历史剧《鉴真》,在唐代高僧鉴真东渡的起点扬州隆重演。饰演鉴真大师的,正是扬剧领军人物、扬剧研究所所长李政成。

  鉴真百折不挠、东渡弘法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扮演者李政成同样有着追求理想不畏艰难的个性。看着台上对角色诠释驾轻就熟的李政成,很难想象,他曾经历多少伤痛与艰辛、失意与迷茫,又曾多少次执着不渝地坚持下去。

  八岁开启职业生涯 年年都是“武状元”

  1969年,李政成生于扬州的一个梨园世家母亲李开敏是扬剧传承人,父亲李学宽也是一名演员。从出生开始,他就与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7年,李政成八岁时,扬剧团排演《蝶恋花》这出戏,他的母亲饰演“杨开慧”,李政成则因年龄相符,扮演了戏中 “毛岸英”这一角色。从此,年仅八岁的李政成开启了扬剧的职业生涯。

  和其他男孩儿一样,童年时期的李政成对舞台上刀光剑影的武打动作十分痴迷,时常幻想自己也能成为一名“武林高手”。

  1981年,12岁的李政成被父母送进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开始科班学习。学戏七年,他以超过常人的信念和毅力,拼命般地练功。他回忆道:“当时老师让我翻100个跟头,我绝对不会只翻99个。”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政成练成了一身真本领。他的武打真实生动、气势逼人毯子功、靶子功、长靠、短打样样出色,堪与京剧武生比高下,年年都是同学中的“武状元”。

  重回扬剧团却坐“冷板凳” 组乐队变身主唱

  1988年,李政成优异的成绩毕业,重新回到了扬州市扬剧团。

  然而,让没想到的是,那段时期剧团排练的剧目中,十有八九都是文戏,而他被认为只能打不能唱,“武状元”成了龙套演员,他的心情沉到了谷底

  坐冷板凳的滋味不好受,李政成实在不甘心,身为扬剧表演艺术家的母亲也建议他在重视武戏的同时,把文戏好好学一学、练一练。于是,他开始在家“练私功”,不止唱扬剧,京剧、昆曲、黄梅戏,流行歌曲,都边学边唱,花了很多心思琢磨唱腔,他想证明自己是能唱的。

  但现实是残酷的,由于长期无戏可唱,1992年,李政成办理了停薪留职,离开了扬剧团。李政成拉来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组了ABS乐队,自己担任主唱。

  之后,ABS乐队获得江苏省“十佳歌星”的称号,一时间极为火热,还引起了一家企业的关注。该企业邀请他们成为集团的艺术团体,让李政成担任团长,之后又提出以10万年薪聘请他为地区经理。

  不忘初心 再回剧团传承传统艺术

  就在当时高收入的10万年薪即将成真时,扬剧团的一位新任团长与李政成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促膝长谈,“你从小吃了那么多的苦,练出一身好功夫,又有天赋,就这么离开不可惜吗?”

  这番长谈唤醒了李政成内心的声音。是啊!传统艺术绝不能后继无人,需要去坚守,去传承,去发扬光大。他毅然放弃了丰厚的物质待遇,回到扬剧团,去领200元的月工资、4元一场的演出补贴。

  “我觉得自己更偏爱,舞台的戏曲表演。重新回到舞台,我选择一种清贫的生活状态,我觉得这就是不忘初心。我也是觉得我很幸福,我愿意为它付出。”他这样说道。

  1994年,李政成接到了回归剧团后的第一出戏《狸猫换太子》,在戏中挑起了大梁,饰演忠肝义胆、舍命救太子的陈琳。重舞台,李政成压抑的情愫终于得到爆发。

  人们突然发现,原来李政成是能唱的。他对角色的演绎酣畅淋漓不仅让同行与观众心服口服,更让他找回了自信从此,文戏不再是他的软肋,借着这部戏,他也找准了自己的舞台定位——文武老生。

  我命由我不由天 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就在李政成的扬剧生涯有所起色、步入上升轨道时,一场晴天霹雳却突然降临。他在上海演出《汉宫惊魂》时,一个转体540°的高难度动作,不幸造成了他的腰椎骨折。

  25岁的李政成二话没说选择做康复训练,经受极其难忍的痛苦,赢取重返扬剧舞台的机会。一开始李政成连走路都打晃,他每晚睡前都忍着剧痛,把受过伤的腿拉到头顶来练功,有时候疼得跌倒在被汗水浸湿的地板上。

  正是凭借对扬剧深入骨髓的热爱和这股不屈不挠的韧性,他创造了奇迹,矫捷的身影终于重返舞台,今后的人生也与扬剧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2003年,一次难得的机遇出现在李政成面前,剧团决定为已是头牌武生的他新排一出史诗大戏《史可法》,并向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发起冲击。

  抗清名将史可法的史料单薄,李政成便一头钻进“故纸堆”;遇“无对手开打”的武戏,他就琢磨全新的表演方法,将武术、舞蹈和戏曲的武打技巧相结合,展现角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00312月,北京长安大剧院内,伴随着李政成高亢清脆的唱腔,《史可法》大获成功。2004年,35岁的李政成一举摘得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登上了舞台艺术的巅峰。

  包揽多项中国戏剧奖 致力扬剧传承

  2008年,李政成出演《县长与老板》这一现代戏,角色大获成功,从而包揽了第11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第13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第2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四十不惑之年,李政成成为扬剧史上首位中国戏剧奖项大满贯得主。

  薪火相传,艺脉相续。如今,李政成既是扬剧艺术的领头人,又是扬剧研究所的当家人,他开始更多致力于扬剧的传承,把对艺术的真挚热情,投入到了培育新人和团队上。

  李政成和多方共同努力,在扬州市委市政府创办“小扬班”的基础上,促成中国戏曲学院破天荒开设了“扬剧专业本科班”,培养出了扬剧史上第一批13名本科生。

  回首在戏曲艺术舞台上的近半个世纪,李政成保持初心、从未停步,有过太多的伤痛与坎坷,但收获更多的是喜悦与荣耀。50岁的年纪对李政成来说,只是又一次扬帆起航。


▼戳视频,走进李政成的扬剧世界▼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