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韩国姑娘:把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2020年08月04日 17:39:0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京市秦淮区利济巷2号,是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所在地。

  国际志愿者、韩国姑娘姜哈娜正忙着接待外来游客,她习惯自己提前走一遍陈列馆,收整好情绪后,用自己的方式让每个走进馆内的人都能记住这段历史。2012年,姜哈娜第一次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2017年,她毅然决定成为一名国际志愿者,把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历史及其受害者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走入纪念馆,我感受到了惊吓

  1995年,姜哈娜出生于北京,在中国度过了8年美好的童年时光。

  2012年微风拂柳的春天,姜哈娜和弟弟再次来到南京求学,进入金陵中学河西分校读书。

  出生到现在的一半时间都在中国度过,姜哈娜觉得自己成为国际志愿者是偶然,也是必然。

  高二那一年的12月13日,姜哈娜发现所有学生都到操场举行悼念仪式,她疑惑:这一天是什么特殊日子吗?“当时不知道屠杀是什么意思,我问了旁边人今天怎么了,(别人)告诉我南京大屠杀,那天晚上回宿舍就去查词典,把屠杀这个词用我的母语来看的时候,我吓着了,才知道原来有这段历史。”

  不论中文还是韩语,这是姜哈娜第一次与“南京大屠杀”五个字见面,而这个词也成了她心头的“待解之谜”。2015年的清明,阴雨连绵,已成为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大一新生的姜哈娜来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纪念馆门口等待的队伍中,她看到了老人、年轻女人、中年男性、小孩……“那天我感受到了南京人对历史的态度,他们让年轻一代了解这段历史,这种记忆的传承是很重要的,我对中国人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可以以这样的态度去看待历史,我觉得很值得学习。”

  参观结束后,馆内一张张真实的照片和雕像给了她巨大的冲击,其中有关两个日本士兵比赛杀中国老百姓并且写着杀人数字105:106的报纸报道尤为深刻。

日本《东京日日新闻》1937年12月13日报道

  “30万不是个小数字,这是一场短时间的暴行。”

  她们也只是十几岁的少女

  机缘巧合下,姜哈娜又来到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透过铁栅栏,姜哈娜看到了在满是硕大泪珠墙面前,那尊挺着肚子的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朴永心的雕像。

陈列馆内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雕像,左一抚摸着肚子的女性为朴永心

  来到B栋参观,当同学们都在房间里观看展板与视频的时候,姜哈娜独自一人走到了走廊,面对寂静而深长的走廊,以及走廊两边紧密相连的一个个小房间,那一瞬间她突然感觉特别恐怖,恍若听到了当年那些少女求救的声音:“我过去都想错了,以前看文字报道没有太大感觉,但其实这些受害者奶奶在遭受暴行的时候,比我还小,十几岁的小女孩。”

  从那次参观之后,姜哈娜就萌生成为志愿者的想法并向带队老师进行申请,2019年5月,姜哈娜第三次带着朋友来到陈列馆参观,这个韩国姑娘主动来到陈列馆观众服务中心申请成为一名国际志愿者:“我想做国际志愿者,让不会汉语的人也能了解这段历史,告诉他们,这段历史很重要。”

陈列馆外景

  记住一个“1”

  成为国际志愿者后,姜哈娜负责接待韩国团队。为保证不出错,姜哈娜开始补学历史,查阅资料,比对中文和韩文的差异。但没想到第一次讲解,姜哈娜因哽咽无法继续。后来,她总是提前一天到陈列馆酝酿下情绪,第二天再接待观众。迄今为止,她已接待了10批次韩国团队,接待观众300余人。

  这个小姑娘为了让每一位到陈列馆的人都不忘却这段历史,绞尽脑汁,所幸如愿以偿。有一次接待一个韩国教师团队,讲解结束的时候,队伍中的一位老师给了她一个拥抱:“我没想到我会让一个人哭,那时候感觉我做的事情是对的。我不期望大家记住所有的历史,但起码能让他们记住1个数字、1个词、1个人的名字……”

  未来,姜哈娜还想继续在南大读研,申报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当她学成归国后,将会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历史讲给更多人听。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编辑/沈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