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企业用工告急的时候,人力资源公司给我们送来了500名工人,市场化招工救了我们的急。”江苏稳德福无纺科技有限公司人事专员王娟说。
这家坐落在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的企业,以生产医用口罩和医用防护服为主。前不久,企业订单陡增,急需招聘500名熟练工人。负责人事的王娟急忙向当地两家人力资源公司求援,不到三天两家人力资源就帮企业招满了工人,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企业用工,从找县长到找市场,传递出泗阳县开发区企业转变用工理念的信号。过去企业用工,都是政府包办。对于政府帮招的工人,部分企业不珍惜,难以满足工人对薪资、环境、成长的需求,导致企业用工陷入招了走、走了招、招了再走的怪圈。
一边是政府动脑筋招工,一边是企业留不住工人。究竟如何才能跳出招工“怪圈”,确保员工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泗阳县经过考察调研,从企业长远发展考量,在政府帮办的基础上,尝试市场化招工思路,先后出台《泗阳县关于加快人力资源产业集聚的实施意见》《泗阳县支持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实施办法》,从政策上支持人力资源市场化发展。
市场化招工,首先要建立招工平台。在泗阳县经济开发区,有片2500平方米的人力资源产业园,这也是苏北唯一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园内设立了人力资源机构招聘专区和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区,宏华劳务、新宇人力、好帮手人力等7家人力资源公司入驻其中,线上线下应聘者络绎不绝。泗阳县人社局招工专干曹正兵介绍,这些人力资源公司不仅免费入驻,政府还提供水、电、网络等基础办公设施,对为服务泗阳企业用工的人力资源机构给予招工补贴。
有了平台,还要让企业看到市场化招工的好处,激发企业主动参与其中。泗阳县人社局深入企业宣传市场化用工政策,引导和鼓励他们走市场化用工道路。目前,全县已有22家企业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洋河股份、稳德福、久汇健康、好彩头食品等企业通过市场化招工6320人。
政府招工与市场化招工,对于应聘者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市场化招工,在他们眼里,市场化招工便捷可靠,成功率也高于政府招工。就职于稳德福的黄映惠,来自广东汕头,刚入职两月的她对这份工作很是满意,薪资六七千元。她对选择人力资源公司找工作,有着自己的看法:“他们资源广,信息全,岗位多,好选择。”
市场化招工的主角是人力资源公司。这些公司运行和发展,直接影响到服务企业用工。因此,泗阳在出台政策扶持发展的同时,加强对人力资源公司的管理,鼓励他们服务本土企业招工。这些人力资源公司在业务拓展上,不断扩大与本土企业和外部劳务公司的合作,精准发布招工信息,做好员工岗前培训,确保员工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泗阳新宇人力资源入驻人力资源产业园后,与泗阳开发区14家企业和省外1600家劳务公司、劳务代理开展劳务合作,通过线下招聘、线上招聘、外地代理等形式,从事职业介绍、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今年以来,公司已为江苏汀熹智能科技等企业招工3500多人。
开辟市场化招工模式,并不等于政府当“甩手掌柜”。泗阳县人社局局长姜南说,市场化招工只是泗阳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实践,对于新入驻的企业,政府还将通过“春风行动”“周五招聘”“万人帮企送万岗”帮助企业招工,把政府服务与市场化招工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更好地服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