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以来,江苏各地积极应对疫情,紧抓有利时节,有序推进绿化造林,目前全省年度造林任务基本完成。但6月上旬以来,江苏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沿江以及其他一些低洼地造林绿化受洪涝长期浸泡、损失较重,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几天江苏部分地区还将有强降雨,为进一步做好新造林管护及其汛后林木灾害防控工作,提高林木成活率,守住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江苏省林业局专门下发文件进行指导。
造林绿化“三分造,七分管”。做好林木管护工作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是确保全年造林绿化任务高质量完成的必要环节。近期洪涝灾害对部分新造林成活率影响较大,各地要把新造林管护和汛后林木灾害防范救治作为当前国土绿化和林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做好与交通、水利、城建、教育、气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扎实做好管护工作,确保造林一片,成林一片。
加强造林管护,提高造林质量。要坚持“谁造谁有”的原则,落实好造林、管护、受益主体,健全多主体长效管护机制,做到管护措施到位、管护人员到位、管护经费到位、管护责任到位。要制定管护方案,新造林要及时采取松土、除草、施肥、除萌和修枝等技术措施,确保苗木成活。为应对当前洪涝灾情,对低洼新造林地块要及时进行开沟理墒,做好排水排涝工作。因洪涝、管护等原因造成成活率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地段、地块,要查漏补缺,安排在秋季等适宜季节进行补植、补造。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是省委省政府明确的重点工作,各相关市县要认真排查新造林受淹死亡情况,选择耐水湿树种适时进行补植,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加强苗圃管理,保障苗木质量。种苗是造林的物质基础。受洪涝灾害影响的苗圃地,要及时组织人力,抓住降雨间歇,清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圃地土壤含水量。积水严重的,使用抽水设备排水,没有明水但已经过水的苗圃地,在苗木外缘内侧开挖排水沟,排除根系积水,避免苗圃地内涝淹苗。要指导苗圃地及时修缮加固基础设施,夜间暴雨或发生重大险情时,要及时组织工人避险,确保人员安全。持续内涝和流水冲击易导致苗木倒伏和主枝折断,要及时对歪斜倒伏的树体扶正,对伤根严重的苗木进行疏枝、剪叶等。天晴后对圃地及时松土,加快水分蒸发,使土壤疏松通气,增强根系活力,地表有地膜、反光膜等覆盖物的要及时掀开透气,减少高温高湿环境对根系的二次伤害,尽可能将苗圃损失降至最低。
严防病虫灾害,巩固绿化成果。长时间积水会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一些近地面杂食性害虫会上树危害,多世代食叶害虫种群汛后有“报复性”增长可能,特别是蛀干害虫和病害都可能在汛后加重发生,造成绿色通道、景区等重点区位树木提早落叶或枝枯树萎,甚至造成点状、片状及区域性的树木死亡。各地要全面加强监测预报,调整、加密监测设备,强化受淹区域病害、蛀干害虫的监测调查,重点监测地势较高区域食叶害虫动态,及时分析报告异常情况。提早做好应急药剂药械储备、燃油购置、维修保养和安全保管工作。建立健全联防联治、群防群治机制,确保及时有效应对汛后突发重大疫情灾情。
强化督查指导,确保取得实效。全年造林绿化主体任务已基本完成,各地要在抓好扫尾工作的同时,要组织相关人员,结合养护管理对造林质量及时开展督查指导。尤其是当前暴雨洪涝灾害期间,更要组织专业人员,组成专门班子,深入基层一线,对造林质量管理、苗圃地管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进行分类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管护技术薄弱的地方,要增派技术力量做好培训和服务工作,将管护知识送到田头地块,村组农户,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雨季结束后又将进入高温酷暑季节,各地要同步做好新造林防高温、抗旱灾预案,超前备好抗旱机具,对重点地段的造林绿化要提早采取搭荫棚、盖遮荫网等措施,确保新造林安全度夏。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鹏 通讯员/庹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