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第七届“创新创业在海安”主题活动成功举行。面对后疫情时代“危”和“机”相生并存,海安在占领科技创新制高点、抓住未来发展主动权上进行了一次生动实践。
创新创业就如同一个赛场,而海安,正从“跟跑”迈向“领跑”。2014年以来,我市每年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和成果转化项目近300个,年净增工业开票销售50%以上来自产学研合作项目,工业应税销售在南通率先突破2000亿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69家,入选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4家、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家,均居南通第一、全省前列。持续打造高端创新平台,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3家,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4家,亿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校企共建率达100%。
市委书记顾国标发表主旨演讲。他说,近年来,海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高举科技创新大旗,努力探索出一条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增长动力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径。海安将强化能级提升,努力打造高质量产业高地;强化主体培育,努力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强化高端引领,努力打造系统化支撑平台;强化环境再造,努力打造全方位创新生态;强化创新激励,努力打造大力度人才政策。
顾国标希望,与会专家和企业家在海安多走走、多看看,感受海安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气息,为海安全力打造长三角北翼性价比最高、创新氛围最浓、营商环境最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高地”,全力建设投资者青睐、创业者向往、创新者倾心、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城”,凝聚更多智慧、增添更强动力。
市委副书记、市长于立忠从幸福之城的“无限魅力”,产业高地的“不俗实力”,创新创业的“澎湃活力”,爱才惜才的“非凡魄力”等四个方面推介了海安产业创新及政策环境。他说,海安是长三角重要的枢纽城市,海安“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活”“平台佳”,传统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在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
于立忠还围绕支持人才创新创业、鼓励校企人才合作、落实生活服务特定待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等七个方面介绍了我市在支持创新创业方面的众多利好政策。
南通市副市长姜东希望海安抢抓发展机遇,以一年一度的“创新创业在海安”主题活动为契机、为平台,大力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各方面的创新资源和要素在海安集聚、融合,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
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建国强调,海安要发挥好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全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等机遇,在政策落实上求突破。支持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加快培育更多的单打冠军、科技小巨人。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上求突破。加强与省内外、海内外高校院所的长效合作,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与高层次人才落户海安。
300多位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创投公司负责人、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和高科技创业园负责人以及高科技项目投资客商应邀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