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来的“好门巴”“火线救援”高危产妇|苏医援藏笔记

2020年07月17日 12:03:4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7月6日,即将出院的拉萨市达孜区人民医院产妇,给在50公里外林周县的一名援藏医生发了感谢短信。产妇口中的“好门巴”(藏语好医生),正是江苏第14批援藏医疗队队员、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马金春。

  7月2日14:40,正在查房的马金春接到林周县人民医院院长电话,与林周接壤的达孜区一名产妇剖宫产后大出血,无法止血,需要救援。

  来不及脱下白大褂,马金春赶往50公里外的达孜区人民医院。西藏山路十八弯,4200米的高海拔,加之高速疾驰,让这位苏州来的医生几度“缺氧”。

  “马医生,快点,产妇不行了。”一路上,急促的电话铃声将“缺氧”的马金春催醒,一边询问病情,一边指导医生,“用纱布压迫止血,不要松!”

  50分钟后,马金春冲进手术室,此时,产妇央玛已经出血800多毫升,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再不处理就会腹膜后血肿,危及性命。

  “医生,求求你。”产房外,产妇的家属泪水涟涟。

  “加快输液速度,准备手术。”手术室里,马金春一边安排医生助手输液,一边准备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阔韧带血肿切开缝合手术。

  钳子、刀、纱布……无影灯下,马金春娴熟地实施结扎、缝合,仅仅用了10分钟,产妇的血就止住了,生命体征平稳。

  “好样的,马医生!”当产妇艰难地睁开眼睛,藏族医生竖起了大拇指。产妇家属感激得热泪盈眶。

  事实上,这位援藏医生不仅医术精湛,还是“拼命三郎”。尽管高原缺氧,身体不适,马金春照样每天忙碌着。白天,他查看病例,了解病情做手术;晚上查阅资料,了解当地人的发病情况;周末深入农牧区义务巡诊,奔波的脚步走过多个村庄。

  利用业余时间,马金春还制定了一份医疗卫生援助工作计划,将自己掌握的妇产科手术要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林周县的妇产科医生。他精心备课,写了教案,将自己的经验与知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当地同行。

  援藏3个多月,马金春在雪域高原接生了40多位“高原宝宝”,成功完成林周县首例产房急诊剖宫产,收到了3面锦旗和十几条哈达。

  “到林周3个多月了,已经渐渐习惯了高原气候,但还是会因为缺氧而气喘,干燥流鼻血。” 马金春说,每一次收到藏族同胞的哈达,心中就愈发充满力量。

  这位江苏援藏医生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林周县的患者身上,把大爱留在了雪域高原。前不久,在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工作的妻子诊断出肺腺癌,他也只回苏州照顾妻子几天,就又匆匆赶回林周,继续他的援藏医疗工作。

  马金春说,妻子知道援藏是他的使命,那里有需要他的患者。

  (供稿单位: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 看苏州 拉萨融媒 编辑/沐梓)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