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3年打磨,终现“烟雨鹤林” 镇江鹤林寺文保区对公众开放

2020年07月11日 10:57:47 | 来源:金山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唐朝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大家并不陌生。从2017年开始,历史上几经兴废的鹤林寺景区一直处于修缮中。昨天,鹤林寺文保区环境整治工程经验收后对公众开放。历经3年精心打磨,“二十四景”之一的“烟雨鹤林”终于重现古城。

  鹤林寺位于林隐路旁、磨笄山北部,初名“竹林寺”,俗称“古竹林”,创建于晋元帝大兴四年(321年),是南山景区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寺中原有多处景点,及至修缮前,只有杜鹃楼和鹤林寺大雄宝殿还保留了残缺一角。

  2017年,镇江交通产业集团对鹤林寺文保区启动修缮和环境整治,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对鹤林寺文保区内的建筑进行了修复和建设,对周边环境进行了保护性治理。

  镇江鹤林烟雨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冷建虎介绍,文保区内建构筑物包括鹤林寺大殿、杜鹃楼、苏公竹院、茂叔祠、牌坊、放生池等,又根据场地现状砌筑挡墙、增设景观水系、绿化,进行旧石地坪铺装。“对鹤林寺大殿和杜鹃楼这两栋建筑进行落架的时候,保留了屋顶上的瓦片以及墙体上的青砖,修缮过程中,尽量用在原来的部位。”

  此外,2017年8月进行鹤林寺大殿文保修缮时,大殿外西南角地下挖掘出石碑两块,虽年代久远,未能保存完整,但仍能清楚辨认出“鹤林禅寺”四字,笔法劲拔坚毅、磅礴大气。该碑在修缮中被嵌入文保区墙壁上。当时出土的明清道路遗迹也进行了保护性展示。

  走进整治一新的鹤林寺景区,映入眼帘的是大殿前广场上的牌坊,高约8米,长约10米,采取的是“三间四柱”式造型。四根方形立柱皆出头,柱头上以浮雕形式雕刻云鹤纹,整个牌坊采取花岗岩质地,朴素大方,与大殿及周边设置相得益彰。中间两根方柱上刻有一幅隶书对联,上联是“红照日高鹤栖峰下青莲宇”,下联是“紫凝霞曙花发江城世界春”,中间横批是隶书“鹤林烟雨”,由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题写,呼应了鹤林寺的主题。

  修缮一新的大殿是鹤林寺景区的“主角”,青砖土瓦红木门,典型的清代殿宇格式。建筑长约25米,进深约12米,采取5开间贯通布局,将原先多次翻修和改造的“鸽子笼”式大殿遗迹全部打通,后边设有三个圈门。从里往外数,大殿总共有9架全木大梁,由立柱、横梁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这是修缮难点,也是看点,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完全不用铁钉。

  杜鹃楼位于鹤林寺大殿后侧,原楼为二层,硬山式,面阔五间,为僧人福登于光绪年间复建。杜鹃楼为观赏鹤林寺杜鹃花而建。1987年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一新的杜鹃楼正门两侧书写“鸟鸣林外数声磬,花语楼前万木春”,烘托出了杜鹃楼的意境。

  除了鹤林寺大殿和杜鹃楼,文保区内的“苏公竹院”“茂叔祠”等也都是根据古籍或诗词记载进行建设。

  深厚悠远的南朝文化滋养了得天独厚的鹤林烟雨文化。镇江交通产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依托底蕴深厚的镇江文化,加上“跑起来”的激情和干劲,围绕磨笄山和黄鹤山景区进一步打造“烟雨鹤林”项目,利用景区优美的生态环境、弘扬历史文化、创新开发商业业态,增强镇江旅游文化的吸引力,提升区域历史人文价值,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打造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休闲商业街区,展示精美镇江、江河交汇、山水名城品牌。

  (来源:金山网 编辑/沈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