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南京:400里长江岸线焕新颜

2020年06月26日 18:27:47 |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导读

  大江奔流、昼夜不息。蜿蜒曲折的母亲河长江,横贯江苏433公里,孕育了薪火相传的江南文脉,织就了物阜民丰的锦绣水乡。呵护母亲河,责任重千钧。近年来,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嘱托,坚定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铁腕治理污染、聚力产业转型、系统修复生态。一曲雄浑壮美的"长江之歌"在母亲河上激昂唱响。从5月20日开始,《江苏新时空》推出专栏《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为您全景呈现扬子江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精彩答卷。

  作为长江江苏段“最上游”城市和全省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南京拥有干流岸线约190公里,占全省近1/4。近年来,南京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将长江大保护融入城市治理,围绕“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人文景观带、严管示范带”目标,大力推进沿江示范段建设,守好长江入苏"第一站",展现省会城市担当。 

  进入6月,南京八卦洲长江干流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工作进入尾声。挖机和铲车正抓紧时间,对最后一家船厂进行清理拆除。

  南京栖霞区八卦洲街道水务中心办公室主任杨胜可说:“船厂拆除之后,进行一个原生态的恢复。定位还是农业休闲、农业旅游观光,还长江一个优美的长江岸线。”

  在八卦洲岛南这段不足4公里的长江岸线上,最多时曾集聚了20家船厂、企业,乱建、乱排问题频发,给这座长江第三大岛带来累累瘢痕。如今,300多亩沿江地块覆盖上绿草树林,“江中绿岛”美名重现。

  江苏台记者罗聪懿:“在南京的长江两岸,砂场、小船厂等工业场景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水清岸绿的郊野公园。南京长江干流岸线实现了从生产岸线到生活岸线、生态岸线的华丽蜕变。”

  上个周末,一场探访长江湿地的网络直播活动在长江南岸的河西鱼嘴湿地公园展开。作为南京重点打造的沿江示范段,这里不仅完整保留了湿地原貌,还是南京江豚观测点之一,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它的特色标签。

  南京江豚保护协会会长杨光说:“在鱼嘴这一带的长期野外观测点我们都能够持续的观察到这一带有稳定的长江江豚的活动,体现了这些年来我们南京开展长江生态系统保护环境整治的一个效果。” 

  严格落实国家和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和要求,南京以壮士断腕的魄力,清退被码头、砂场、棚户区侵占的长江岸线,在长江二桥和三桥之间规划建设“一江两岸”35公里滨江外滩。如今,河西滨江、幕燕滨江等都被作为“城市客厅”,成为市民乐意前往的网红打卡点。

  南京市民说:“以前这个地方都是比较破旧,后来江边改造,搞了这个江滨大道,一路风景也好,现在来的人特别多。”

  南京市民说:“现在这个环境确实挺美的,周末就约着姐妹一起过来拍拍照片,挺享受的。”

  南京滨江公园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张文豹说:“近几年来游客在逐年递增,每年要接待几十万的游客。”

  近年来全市上下持续推进长江沿线的生态保护修复,18个沿江示范工程串点成线,各具特色。在长江入苏"首站"江宁新济洲上,通过十多年努力,全国第一个长江洲滩型国家湿地公园初具规模,这里是全国百余个湿地公园中,极少数尽量避免人类活动的区域,拥有完整典型湿地生态系统样本,为长江中下游洲滩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示范。

  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李全文说:“从2016年到2020年,维管束植物从366种已经增加到501种,脊椎动物原来是142种上升到269种,鸟类原来是103种,已经达到了180种,生物多样性极大丰富。”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南京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岸线保护被纳入法治化轨道,南京清退无序占用生产岸线43.5公里,列入国家和省级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清单的22项问题,20个完成省级销号。今年全市7条省控入江支流全部稳定达标。

  南京市发改委(长江办)副主任蒯旭光说:“南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长江大保护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地方性的规章长江岸线保护办法,出台了百项提升工程计划,重点打造18个特色引领性的工程,就是想把更多的生态岸线还给母亲河,还给市民群众。以严保护、真保护、共保护的务实行动,持续推动南京走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前列。 ”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罗聪懿、冯水清 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