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会偏离!扬州作家科幻小说入围华语大奖

2020年05月18日 14:44:25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你记得那首耳熟能详的《爱我中华》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你是不是能唱出这句歌词。事实上,歌词原文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你大脑中的记忆,时常会欺骗你。”今年5月,扬州作家吴楚以“记忆”为核心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记忆偏离》,入围2020华语科幻“星云奖”,并由中国作家网于首页报道。

  民生科幻

  扬州作家科幻小说入围华语大奖

  提及中国科幻作品,多数人会首先想到《三体》《流浪地球》,相较其他类型文学作品,科幻小说往往具备更宏伟、浪漫的想象力,作品背景多为浩瀚的星辰大海、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赛博朋克的未来世界。

  但这并非科幻小说的全部,近年,一种“科幻现实主义”的新概念开始在科幻圈萌芽生长,该类作品着眼于未来科技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与改变,在注重科幻的惊奇感同时,强调现实意义与现实价值, 2019年12月出版的《记忆偏离》就是这样一部根植现实的科幻作品。

  作者吴楚是扬州人,江苏省作协会员,80后。作为一名媒体人,他也热爱科幻小说的创作,著有长篇科幻小说《长生》《无光之地》《记忆偏离》等。曾获2017年科幻光年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8年第二届燧石文学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记忆偏离》是一本‘科幻现实主义’风格的长篇科幻小说。以‘记忆’为主题,讲述了一段荒诞而不荒唐的幻想故事。”吴楚介绍。

  5月13日,该部小说入围2020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被科幻评论家三丰、李兆欣称为“民生科幻”。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设立,授权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组织委员会组织评奖颁奖活动,评奖对象为规定年度期间全球发行的华语科幻出版物及相关领域杰出人物。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韩松就多次在华语科幻星云奖摘得大奖。

  除《记忆偏离》外,吴楚即将问世的科幻作品《幸福的尤刚》更扎根于现实民生,主人公尤刚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孩子,依靠“基因治疗”得以纠正遗传缺陷,却因此遭受部分愚昧、迷信村民的诋毁伤害,之后另一主人公“尤支书”以退休村支书、基层党员的身份奔走呼号,激浊扬清。从封面到内文,《幸福的尤刚》都是一部极其特别、充满乡土气息的科幻作品。

  创作灵感

  源于“记忆偏离”,你或许也曾有过

  《记忆偏离》的故事背景为:202X年,Y市出现一种原因未明的记忆疾病,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记忆与现实严重偏离的症状。两名主人公,秦文与秦武是一对兄弟,分别为一线医务工作者与新闻记者。面对记忆疾病,兄弟两人挺身而出。作品采用大量篇幅,描述了“脑机接口”“记忆编辑”技术可能对平凡人生活造成的巨大改变。

  “《记忆偏离》的科幻核心是‘记忆’。”吴楚介绍,这部小说灵感来源于“虚假记忆”。“人类大脑会凭空产生许多并不存在的信息,其中大多数都是‘合理补充’,但也有一些,则是‘虚假记忆’,或者说记忆偏离。”

  “一个听上去很科幻的词儿,但在日常生活中,近乎无处不在。”吴楚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记得那首耳熟能详的《爱我中华》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实际上歌词的原文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另一个例子,如果不查资料,多数80、90后很难相信,曾经全国热播的86版电视剧《西游记》只有短短二十五集,可能很多人以为至少有八十集!” 吴楚说,这种集体性记忆有个很时髦的学名:曼德拉效应。

  名家评价

  “记忆世界”与“现实世界”碰撞交融

  《记忆偏离》这部科幻小说内核严谨,涉及人脑记忆与海马体蛋白表述之间的联系,平行宇宙理论、高能粒子对撞实验等科学知识,但全文始终坚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文科生能读懂”的科幻故事,对一些较艰深的科学理论,反复推敲,采用贴切、通俗的比喻。

  “内核严谨,设定鲜明,充满悬疑感的故事,展现‘记忆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碰撞交融,值得一读。扬州籍作家、编剧、导演周浩晖对该作品评价道。

  中国作协会员王晋康认为,故事构筑了一个“荒诞而不荒唐”的记忆世界,剧情背后是真实的人性与伦理悖论。

  著名科幻作家韩松在看完该小说后不禁发问:“小说亦真亦幻,是我非我,人生和世界真的是由记忆决定的吗?”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李明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