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黄龙岘:留住年轻人 美丽乡村“活起来”|品读乡村之美

2020年05月03日 11:01:2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从南京向西南行驶40公里进入江宁街道,有一座美丽的小山村“黄龙岘”,“岘”是小而险峻的山峰的意思,过去这里是无人问津的山间僻壤,如今这里已经是“金陵茶文化旅游第一村”。

  黄豪是一名“80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三年前,他辞去了城市的工作,选择来到乡村创业,到黄龙岘开了这家民宿。黄豪说:“在做美丽乡村之前,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这样的好山好水被浪费了 ,有时候我跟客人说,莫干山有点远,来黄龙岘也挺好的。"

  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这里曾经是一个被世人遗忘的偏僻角落, 2012年,江宁交通建设集团联合江宁街道,组建黄龙岘建设开发公司,携资下乡,对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十几公里长的西部旅游廊道贯通黄龙岘,这个昔日藏在茂林修竹里的偏僻茶村,才开始向世人撩开神秘面纱。

  黄豪告诉记者:“农家乐开发以后,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回到乡村做一些经营,包括一些土菜馆,吸引了外面的人。几年前我刚到黄龙岘,这里也就四五家民宿,经过几年的发展,整条街有大大小小二十家左右。”

  环境好了,风景美了,村民守着“绿水青山”端上了“金饭碗”。在黄龙岘,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鼓励村民利用自家房屋积极开展餐饮、住宿、农产品售卖等经营服务,在家门口创业。经营户均收入翻了三番。黄豪也成为村里一名“新村民”,他的网红民宿吸引了一大批80、90后游客来到乡村“打卡”。新经济蓬勃发展,在黄龙岘,传统经济也正迸发着新的生机和活力。

  有一句话叫做“扬子江心水,黄龙岘上茶”,这个曾经只有55户人家的小山村,种植着2000多亩的茶园,吴茂才今年70岁了,曾经是村里的第一批茶农,上世纪70年代开始,黄龙岘开始以茶叶为主要经济作物,但是这山间好茶却“困”在山沟难出门。

  吴茂才说:“以前多数人都不知道黄龙岘还有茶叶,在这里摆摊没有人来买,除非小贩上门收,现在在外面坐着,游客都是你称一斤,他称半斤,喝得好了,第二年又来了。”

  近年来,黄龙岘着力打造茶文化品牌,和村民们一起商讨开发了“岘里如愿茶”、“茶干”、定制茶具等新品类。还邀请专业老师开设“茶乡农民夜校”课程,为村民讲授茶叶种植、电子商务、经验销售、英语常用口语等知识。

  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村党总支副书记邢有明告诉记者:“通过一系列宣传和活动,把茶叶的品牌和文化带上去了,茶叶的品质和价格收入也上升了。以前的村民是三百五百在家里乱卖,现在八百一千,对于游客来讲还不一定能买到。”

  胥瑞辰是河海大学环境与科学专业在读的博士,2016年,环保公益组织“千百园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入驻黄龙岘,他和十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开始在这里进行生态调研和环境保护。

  胥瑞辰说:“黄龙岘打造成了以茶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示范村,但随着旅游示范村的建设,也带来了很多环境方面的问题,其中在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农田恢复、生态修复等几大方面,都存在一些缺陷。”

  几年来,十几名大学生扎根在这片田野,打造蝴蝶工坊、雨水花园、人工湿地、有机菜园、摇篮水田,等绿色项目共约70亩。他们还带着村民学习垃圾分类、土壤修复等环保知识。为维护生态环境和美丽家园,黄龙岘村55户村民已自发签署了《环保公约》。在胥瑞辰和队员们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把黄龙岘的科研实践成果,推广到千千万万个美丽乡村。

  一方水土养育养育一方人,这个曾经偏僻落后的小山村,不仅孕育出了茶香果香,更加孕育出了新经济、新业态和新的经济方式,我想如今的美丽乡村不仅将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一份亲切,更将用她崭新的面貌留住每一个人心中的乡愁。

  (来源:《零距离》记者/李冰清 编辑/赵梦琰)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