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发布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

2020年03月21日 18:13:4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3月20日,记者从江苏省市场经管局了解到,长三角地区的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发布了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

  2019年7月13日,执法人员接到消费者潘女士的举报,反映其个人身份信息被上海晶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盗用,用于海淘奶粉的清关,致其海关跨境电子商务额度受损。经查,当事人上海晶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其公司网站联洋网从事跨境电商业务,潘女士为该网站注册用户。 2019年6月4日,当事人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违法使用潘女士个人信息用于他人海淘物品清关。

  对此,江苏省消保委副秘书长  居上提醒,消费者在跨境消费时,要谨慎留下个人重要信息:

  “根据相关政策,个人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单次交易额和年度额度均有限值,超过额度将受到限制。“海淘”消费者往往未达到年度限额,本案中网络平台正是利用这一点,企图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使用消费者信息,盗用额度。”

  另一起案例也跟消费者个人信息有关。2019年7月11日,苏州市 常熟市一家房产经纪公司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收集常熟地区各个楼盘的业主信息共计640025条,并利用“Yeastar”系统从2019年5月9日至2019年7月6日共呼叫了103177个上述信息中的电话号码。最终,被处以罚款50万元的行政处罚。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执法稽查局副局长朱益俊:

  “有不法分子通过售楼处、小区物业、金融机构等渠道多方收集业主个人信息出售,进行产品推销,其行为均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此提醒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对的个人信息要注意保护,不要随意透露。同时,经营者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

  2020年2月13日,江苏省泰州市市场监管局接到某公司举报,称其购买并捐赠给浙江、江西等地医院的医用防护服存在质量问题。经查,涉案当事人戴某购入1700件畜牧业用防护服,并伪造了正规医用防护服出厂检验报告,将该批畜牧业防护服宣称为医用防护服出售给举报人,并由举报人捐赠给医院使用,共获利187000元。

  因戴某的行为已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现已侦查终结并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目前案件已进入审判阶段。

  朱益俊介绍,此案发生在疫情防控紧要关头,举报人购入的防护服都是捐赠于防疫一线医院使用,如果一线医护人员使用该批不合格防护服,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容易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消费者在购买上述伪劣产品后,不仅无法起到防护作用,甚至还会危害自身健康,通过“微商”微商形式网络购物时,务必认真核实“微商”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等真实情况,详细了解产品信息,完整保留购物凭证,便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次公布的长三角地区其他典型案例还包括:上海贤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侵犯消费者权益案、黄浦区市场监管局查处违法口罩案、宁波奉化查处“早产”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年糕案、金华查获涉案2000万有毒有害的“悍马糖”案、天长市饿了么外卖服务站利用技术等手段限制交易不正当竞争案等。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孙茂强 编辑/钱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