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日志|陈倩:我们这样助力病患“把康复带回家”

2020年03月16日 15:05:3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日志作者:第三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主管护师 陈倩

  坐标:武汉同济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

  暖暖的春风伴着河堤的杨柳轻轻拂过我们的面庞,春天的脚步伴随着阵阵花香来到我们的身旁。到武汉已经四十多天了,随着疫情渐渐被控制住,如果说初期我们是以救援为主,那么现在康复治疗显得日益重要。及时有效地开展康复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势在必行。

  24床的范爷爷早在重症监护病房时我们就认识他。那时候范爷爷戴着呼吸机,生活不能自理,吃饭、翻身、拍背、喂药几乎都需要依靠我们。后来在江苏医疗队的精心救治下,范爷爷的病情渐渐好转,并再次转到了我们托管的重症病房。

  由于来院时病情较重,虽然脱去了呼吸机,但是范爷爷还是存在呼吸功能弱、心肺功能差的情况,大部分时间他只能坐在床上。看着病房里的其他病友相继出院,范爷爷也期盼自己能早日出院和家人团聚,另外他还牵挂着自己养了多年的宠物狗嘟嘟。不仅仅是范爷爷,病房里尚未出院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活动耐力差等新冠肺炎患者常见的症状。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加速康复,从2月中下旬起,我们便开始结合医生查房的信息反馈,为每位患者定制起了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在内镜中心工作前,我曾在普外ICU工作了多年,所以对危重患者的抢救、脱离呼吸机后的康复训练以及预防深静脉血栓等方面有一些心得体会,加上我们小组有一位中医院的护士,擅长穴位治疗和八段锦等一些中医调理方法,所以我们决定组成康复护理小组尽早地去帮助这些患者开展康复训练。

  在这里开展康复训练最大的困难就是,隔离病房里我们通常都穿得严严实实,包括面部都是严格按照感控要求做好的,因此我们活动也是受限的,病人看不到我们的动作和表情,怎么教学呢?  

  方法总比困难多!此前为了方便联系患者,给他们建立健康档案,我们用医院的专用手机加了很多患者的微信号。看着恢复期患者在病房里使用手机,我突然想到可以把正规的康复教学视频下载好,通过医院的手机再发给大家。白天上班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加讲解的方式来教患者们进行康复训练,而且视频学习还有个好处就是我们不在的时候他们也能跟着继续学。

  通过视频教学和病房指导,患者们学习了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踝泵运动、八段锦、穴位按压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康复锻炼方法。患者出院的前一天,在进行健康宣教的时候,我们还会指导患者学习七步洗手法。有的患者学会了还在病房里主动担任讲解老师帮着我们一起教同病房的患友。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锻炼,有的患者呼吸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不再感到呼吸困难,心肺活动耐受力增强了;有的患者通过科学的、循序渐进的运动,促进了骨骼肌肉功能的恢复,运动功能逐渐好转;还有的患者原本精神负担较重,有轻度的抑郁和焦虑,每天都要吃安眠药,通过穴位按压和运动训练,逐渐不再需要依赖安眠药,心情也变得开朗起来,身体恢复得也更快了。  

  这几天我们又陆陆续续接到十多位新转来的患者。18床的陈阿姨是刚刚从icu转出来。当时她还戴着无创呼吸机面罩,迷迷糊糊的,也看不清照顾自己的护士是谁。但是她说一直记得那个声音。于是当陈阿姨病情好转了之后,她就一直想通过对话寻找当初几天护理过她的护士。当我有天去查房,教她如何去做踝泵运动时。陈阿姨突然说:“护士,你就是我刚到病区最虚弱的时候照顾我的人吧?”“陈阿姨,病区所有的患者我们都会照顾的。”陈阿姨又说:“姑娘你的声音让我感觉特别亲切,你是哪家医院的?叫什么?”我告诉她我来自南京,是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护士。陈阿姨立刻说道:“江苏省人民医院我没去过,但是我女儿在南京工作!这次真的是谢谢你们了,没有你们估计我再也见不到这个春天啦。等疫情过去,邀请你们全家一起再到武汉来,我们留个电话,我来给你做导游!”  

  陈阿姨的一番心意也让我非常感动,人们常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来到武汉还有很多感人故事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武汉人民的善良与真诚,加油吧,范爷爷、陈阿姨!加油吧,病房里的患者朋友们!我们会竭尽所能,祝您们早日康复。

  (来源:江苏健康广播/沈颖 通讯员/吴倪娜 编辑/梁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