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灌南县的孙女士最近遇上一件烦心事。她告诉记者,自己在南京的夜市摆摊卖炒饭,几年下来一共积攒了7万多块钱,但前几天她去银行查了下余额,一下被眼前的数字惊呆了。“我一看,还剩5块多钱,我想会不会机器坏了,结果换个机器还是这样。当时我就懵了。”
孙女士说,追问之下,12岁的儿子小晨这才说了实话,原来这七万多块钱,都被他在一个月内全部打赏给了某平台的游戏主播,一共有数百笔,每笔从6元到1600多元不等。
截至记者发稿前,孙女士已经按照平台要求,将小晨的未成年凭证发给平台,等待对方进一步处理。除了小晨妈妈,这几天,扬州的顾女士也有着同样的烦恼,寒假期间顾女士给儿子小宇(化名)报了网络课程,为方便操作,便给了孩子一部手机。这两天她突然发现小宇玩了十几款手机网游、花了家里不少钱。
小宇(化名)妈妈顾女士说:“花了将近11万, 12岁的孩子是怎么操作一下花了这么多钱呢?”小宇说,他之前翻出了妈妈的银行卡,绑定了自己注册的微信号。“只要有银行卡和手机号就行了,我绑定到微信上面,然后拿微信充的钱。”
对此,心理咨询师乔曙霞认为,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弱,很难抵御网络的诱惑,家长们一定要加强监管,各类支付密码不要轻易透露给未成年人。尤其是在近期上网课时,家长们不能只把手机交给孩子,也要对上课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监督考量。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乔曙霞表示,家长应该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生活计划,将网上浏览新闻,线上课程学习,玩游戏、线上阅读等进行时间的合理分配,做到劳逸结合,值得注意的是,家长下班后一定要关注孩子线上学习、作业完成情况,对做得好的要及时肯定。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栏目,有线电视南京地区27频道。或者下载荔枝新闻、我苏APP。
(来源:《零距离》记者/秦禾东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