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日志|“希望——是这个时期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

2020年03月06日 17:34:3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日志作者:南京鼓楼医院消化科 陈宇轩 朗诵:南京鼓楼医院行风与医疗服务部主任 王静

  地点:武汉第一人民医院

  日期:2020年3月6日

   

  身为一名消化科医生,在以往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都是作为医疗支持的后备力量,几乎不会接近漩涡中心。然而,这次疫情中,几乎医务工作者都要冲到一线。

  2月12日深夜,我接到了领导的电话,需要我到湖北一线支援。为了国家和人民,我当然要挺身而出,啥细节都没问就答应了。24小时不到,鼓楼医院162人团队就已经抵达了武汉。初到武汉,感觉这座城市仿佛睡着了一样,店面大门紧闭,街面零落人影,只有散落的灯景,没有了烟火气。然而,我们心里清楚,自己已经到达了疫情最中心地带,无声的战斗早已开始。

  早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时就冲锋陷阵的感染科专家吴超副院长,安慰大家不要紧张不要害怕,要在战略上藐视病毒;但一定要在战术上足够重视,反复叮嘱我们对待病人要细细梳理病情,关注症状、体征、抽血结果、影像学表现,及早发现潜在的危重患者,及时实施充分救治,将隐患消灭于萌芽中。我们的团队阵容也非常强大,重症医学、心脏科、呼吸科等内外科都派出了精锐力量,有经验丰富的领队,文武双全的队友,让人感觉到信心倍增。

  我们负责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两个病区,共有71位患者,最年长的93岁,最年轻的仅22岁。巡视病房期间,尽管时间有限,我还是尽可能去安慰这些第一次见面的病人。这场疾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轨迹,48床张阿姨,全家感染,被送到不同医院,她心里记挂着远在老家、无人看管的孙子;61床于大妈,脑瘤开刀6年,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封闭在家照顾残疾的儿子,出门买菜时被感染,她哀求我快点把她治好,可以回去照顾家人;大连人小蒋,30岁,原准备去长沙签单,现滞留在武汉,在医院做保洁工人。

  如果不来抗疫一线,我这辈子也不会知道他们的牵挂和际遇。于大妈哭诉自己的遭遇时,尽管情绪失控,却仍然紧紧按住口罩,生怕把病毒播散给我,这让我更加揪心。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百姓,因为一场无妄之灾被困在这里,喜怒哀乐都被绝望代替,却仍然没有忘记,去保护眼前那个陌生人。我觉得,他们都值得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您好,我是来自南京鼓楼医院的陈宇轩医生,今天我负责您的治疗。别害怕,我就在你身边。”我重复着这句话,盼望能把勇气和信念传达到每个病人心里。毕竟,希望,是这个时期,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啊。

  (来源:江苏广电南京中心站/杨威 张雨欣 刘智洋 通讯员/柳辉艳 编辑/徐金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