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2020年2月7日,南京溧水区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的侯莹医生发了一条朋友圈:“今天接到爸爸的电话,想想自己一个人孤单的住在宾馆,近在咫尺的家却不能回,眼泪不争气地流下来——已经14天没有回家了,两个孩子没有妈妈的管束,不知道疯成怎样了?看见一个个学习群里老师发的打卡作业,心急万分啊!老大已经上一年级了,正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没有妈妈在身边督促,他能自觉吗?老二上幼儿园倒是随他怎么玩。两个好娃娃,在家可要乖乖的哟!虽然每天视频通话,但是时间长了,觉得孩子看我的眼神都有点陌生了。”

2020年1月23日,南京溧水区人民医院发出组建应急病房的通知,侯莹想都没想,第一个报名。于是,这位肿瘤科医生第一批进了应急病房。侯莹说,我虽然不是感染科医生,但新冠肺炎本来就是新发的传染病,大家之前都没有见过,我有内科的基础,不懂的话就多向感染科医生请教,多在网上学习,应该可以胜任。

应急病房是医院为应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临时成立的病区,专门收治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将其隔离治疗,由医生完成病人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检验标本采集及治疗。医护必须做好三级防护,戴上N95口罩,穿上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全副武装才能进入应急病房。

由于防疫物资紧缺,为了节省防护物资,医生们把一天需要做的事都集中起来,在应急病房一呆就是6个小时,期间不能喝水、吃饭和上厕所,十分辛苦。而且,所有患者的咽拭子标本都由医生采集,感染风险极大,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面临极大压力。
侯医生说,从刚来工作的一腔热情,遇到确诊患者的恐慌,她都经历了。每天都希望等待的核酸检测报告是阴性。当第二例患者确诊时,她确实紧张了一阵,因为那次的咽拭子标本就是她取的。她反复回忆,那天的操作是否规范?防护是否到位?连做梦都在想这个事情。如果防护不到位,就会有感染风险的,她害怕自己被感染,更害怕自己再感染别人。
那天,父亲打来了电话,给了她莫大的关心和安慰。她很快从焦虑和害怕中走了出来,之后她更不敢松懈,她必须坚强和严格要求自己,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患者,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

侯莹多次报名想要去支援湖北,想到最前线去救治更多新冠患者。她说:“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作为共产党员,更是义不容辞!我虽然不是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但有了应急病房的工作经验,我希望自己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直到今天,侯莹已经连续在应急病房工作了35天,期间本来要换人的,但她说,“临床科室人员紧张,我换下来要隔离14天,又不能去顶班,科室运转就困难了。我已经熟悉了应急病房工作流程,换了人又要重新培训,增加风险,还是我坚持坚持吧。”
就这样,她留了下来。转眼已经和家人分开了35天,这期间,她错过了两个儿子的生日,让他们过了第一个没有妈妈陪伴的生日。孩子懵懂,有吃有玩就很开心,但在和妈妈视频通话时总是不停地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啊?我们好想你。”侯莹默默念叨着,“知道吗?其实妈妈更想你们!”
尽管侯莹所在医院连续22天没有确诊病例了,但应急病房的工作还得继续。前几天,医院通知,应急病房的医生再坚持坚持,不轮换了。这意味着侯莹还要继续留下,这样一来就连结婚纪念日都要错过了。
期望疫情赶快结束,孩子在盼望妈妈归来。孩子,再耐心等几天,妈妈马上就可以回家了。
(来源:江苏广电南京中心站/杨威 通讯员/夏莹子 编辑/俞思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