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美医护工作者|浦浙宁、李心意夫妇:并肩抗疫,是我们此刻相爱的方式

2020年02月24日 08:26:1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进入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江苏省80万名卫生健康工作者闻令而动、冲锋向前,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誓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月18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通过信息云技术,联合发布第二批在战“疫”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事迹。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奋战在防疫战线上的“最美医护工作者”,倾听他们的战“疫”故事。

  

  “你今天累不累啊?”

  “说实话有点累,在医院搬了好多物资,联系了好多媒体。你呢?”

  “我一直在处理疫情数据。”

  “一定注意休息哟,早点睡。”

  “晚安。”

  

  这是浦浙宁、李心意夫妇214日的全部通话。

  大年初一至今,近30个日夜,每天深夜短短一句晚安,是小夫妻战疫一天后,唯一的交集,却让彼此心里都踏实了。

  为何并肩抗疫,却不能相见?这个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相隔700公里,抗疫并肩同行

  浦浙宁,这位被同事称为“浦博”、“小浦”的小伙子,是南京医科大学2015级的博士研究生,目前在无锡市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任助理研究员。

  

  李心意,浦浙宁的妻子,在无锡惠山区疾控中心工作。  

  疫情防控一开始,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小两口就密切关注着疫情变化。

  124日大年三十,当在朋友圈中看到无锡要组织医疗队驰援武汉的消息时,李心意不由脱口而出:“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去。”

  一旁的浦浙宁妇唱夫随:“那我也一起去。”

  没想到,先开口的心意没能如愿,小浦却在当天下午,毫不犹豫地响应了医院驰援武汉集结令,成为了第一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浦浙宁(左一)和其他队员们抵达武汉火车站)

  大年三十,小夫妻两个回家吃年夜饭的时候,一进门小浦就说,妈,我要去了。当时我心里懵的一下反应不过来。大概有10秒钟时间,家里没有一个人说话。”得知儿子要出征的消息时,浦妈妈一半是心疼,一半是理解,“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一名年轻的党员,这个时候不冲在前面,什么时候冲在前面。”

  说出愿意驰援武汉时,她充满勇气,可看到丈夫出征,李心意却落泪了。

  “初一那天我在工作,听他说马上就要走,立马赶回家给他准备行李。回家路上,我一个人在车上哭了一路。当时心里又担心,又舍不得,觉得要是能跟他一起去战斗就好了。”

  不舍和遗憾立刻被忙碌填平,李心意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和丈夫“隔空”并肩战斗:作为疾控中心业务骨干,她坚守无锡抗疫一线,加班加点地进行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点的督导、信息核查、数据整理工作,并承担起向附近居民进行防疫知识健康教育的工作。

  对这对小夫妻来说,抗疫是一盘大棋,出征武汉的是勇士,留守无锡的也是“战士”。距离再远,爱从未隔离,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一笔一划将“责任和担当”写进“肺炎时代的爱情”

  我们要为“蹦极”的逆行者系牢“绳索”

  大年初一出发,初二凌晨3点,整个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才安顿下来。因为驻地医院条件限制,本该驻守临床一线,进行核酸检测的浦浙宁,却被分在了指挥部。一个茫然而失落的不眠夜后,浦浙宁想明白了,当临床医护在一线“蹦极”的时候,他要成为他们身后的“绳索”,尽己之力来守护“逆行者”。

  于是,他成了队里的“全能浦”

  

  他是院感防控员小浦。一来到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浦浙宁立刻发现很多呼吸科病区没有设置规范的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洁净区,医护人员容易发生感染。他立即和当地同事一起设计多套方案,反复研究确定病区的隔断位置,将医院的体检中心临时改造为江苏支援武汉医疗队工作的更衣室,有效做好了院感防控。

  他是技术员小浦。通过利用各种云平台和第三方软件,浦浙宁帮助医护人员开展远程会诊和心理疏导。同时还保障江苏、武汉两地随时进行电视会议,确保医疗救治信息的及时传达和部署。

  他是物资保障员小浦。因为每天江苏医疗队都有200以上人次进出医院开展临床和检验工作,浦浙宁要根据每个病区的物品清单进行分配运输,一批又一批的“人肉”运送货物到驻地和科室,一整天下来常常汗流浃背、疲惫不堪。

  

  他是宣传员小浦,主动承担起第一批医疗队的宣传工作——撰写通讯稿,初审宣传稿,对接20多家媒体。为了第一时间获得消息,他甚至跟随队员们到各个病区开展工作,记录下医护一线的真实状况。

  他是驾驶员小浦每日驾驶公务用车接送队员上下班、接送领队沟通联络、运送紧急物资,回到驻地还细致检查车辆,进行消毒和清洁。

  他还是组织委员小浦认真审核每一份入党申请书,整理个人事迹报送审核。通过努力,第一批5位同志成为了预备党员,8位同志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

  江苏援鄂副总领队任晓波这样评价他:“小浦是我们这里的多面手,综合协调力很强,很多事情找他解决没问题……”

  这边,“全能浦”在武汉一人身兼n职,从清晨工作到第二天凌晨2点已经习以为常。

  那边,留守无锡的李心意没闲过一天,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系牢这条“抗疫之绳”。

  28日元宵节,李心意接到一项任务,要在最短时间内把密切接触者的信息排查出来,她和科室十几个人分散到各个密切接触点,逐一核实情况、一一排查、认真汇总信息,奋战到凌晨3点。4个小时的短暂休息后,又投入到新一天的抗疫中。  

  半个多月来,这样的状态已成常态,为了及时核实、处理数据,李心意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没休过一天假;近在咫尺,没和家人吃过一顿团圆饭。

  李心意说:“2003年‘非典’,我们的父辈曾奋战在一线,现在轮到我们扛过这面大旗,这是每个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战疫之家,是我们最足底气、最强应援

  虽然从除夕开始,浦浙宁和李心意就各自冲锋在前,但他们总是底气十足、充满力量。这份底气不仅源于彼此,更来自于背后的最强亲友团:“无锡战疫第一家——这个大家庭里,一共有13名医务人员,12名党员,11位家庭成员都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浦浙宁的父亲是无锡市鹅湖镇卫生院的一名口腔科医生。浦爸爸每天早出晚归,帮助卫生院为社区居民测体温、进行居家隔离宣传,提醒大家做好防护。疫情不退,我们也坚决不退! 浦爸爸总这么说。

  李心意的父亲在无锡市江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这个春节以来,李爸爸一直负责辖区内武汉来无锡人员集中隔离点的物资、生活用品和餐饮等后勤保障工作,半个多月未曾休息。

  李心意的母亲和表姐都在无锡市疾控中心供职。李妈妈虽然即将退休,但是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到抗疫物资保障组。表姐则从事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样本的检测工作。

  李心意的叔叔在无锡市120急救中心,负责防护物资的后勤保障工作。

  婶婶和表姐夫则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医院——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工作,17年前,婶婶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 17年后,她主动请缨,帮助抗疫的医生护士们做好隔离观察和生活保障。

  此外,李心意的表妹和表妹夫目前都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发热门诊的药房发药。

  曾经同为医生的李心意爷爷、奶奶说:“要不是年纪大了,我们也要报名上一线。”  

  (李心意爷爷奶奶上世纪80年代的工作照)

  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地……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一家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救死扶伤这种精神已经融入我们家庭每个成员的血液里。”

  这个“战疫之家”,仿佛也是所有江苏医护工作者的缩影,不同领域、不同地方,各自在抗疫一线奔忙,也随时能凝聚成亲人般温暖而动人的力量。

  

  也许对于很多夫妻来说,陪伴身边、相携相挽,才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此刻,对身在抗疫一线的浦浙宁、李心意来说,最暖的牵挂,是工作之余互道平安,最美的浪漫,是战疫路上的并肩作战。

  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等疫情过去,我们再好好相拥。

  

  我苏网记者/朱彤 我苏网编辑/李奕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