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派出7名医疗队员参加江苏省首批援湖北医疗队后,今天(2月11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又有16位勇士出征,参与江苏省援黄石医疗支援队。上午,在南医大二附院举行的出征仪式上,院长顾民引用中国女篮心理教练黄菁的一段话激励队员,“当一个人需要站出来时,那叫勇敢;当一个团队需要挺身而出时,那叫担当;当一个国家身处逆境呼唤一种精神时,那就是使命,就是信念。”
16位队员中 12名中共党员
2月10日下午接到组建医疗队的任务后,南医大二附院以最快速度完成了组队,队伍中共有12名党员。医院党委书记季国忠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所有党员均报名表示愿意接受组织安排,参与到抗疫一线。最终抽调出来的16人出征队伍,以70后、80后居多,充分考虑了专业分布和业务能力,“都是医院的业务骨干,有着丰富的经验,由1位院领导带队,6名医生,9名护士,护士中有两位是护士长”。
副院长带队,16字为湖北加油
二附院援黄石医疗队队长、副院长哈维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接到即将出征黄石的消息时,自己激动而又紧张。“激动的是,此前我在医院主要分管医疗工作,与大家一起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现在,我要去一线了,希望能发挥自己的所长。紧张的是,目前我并不是十分了解当地的情况,抵达黄石后要尽快了解形势,配合好战友们工作。”事实上,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哈维超一直奋斗在一线,每天忙到深夜才能回家。春节前到现在,他已经连续十多天未曾休息。对于他此次出征,家人都非常支持。临行前,他写了16个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抗击非典战士再次出征
16名队员中,56岁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冯旰珠是抗击非典的“老战士”。2003年5月12日,他赶赴内蒙古参与抗击SARS,17年过去了,当年情景恍如昨日。“那时我还年轻,和上次相比,这次感觉更有底气了。当年抗击非典的时候,我们救治了很多重症患者,有了此前的宝贵经验,相信我们必定能打赢这场战役。”这次出征,他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家人。不过他表示,孩子在国外上学,家里完全没有负担。" 我希望能发挥自己的能力,用以往经验,配合好湖北黄石的医务人员,配合好江苏医疗队的工作,让更多患者尽早出院。"
“ICU是‘特种兵’,肯定得上呀”
这一次,重症ICU副主任医师牛常明终于“如愿以偿”,跟随队伍前往湖北,“第一批我们ICU所有人就都报名了,看着一批又一批医疗队出发,我们也很想发挥一点力量,不断写请战书,打电话”,牛常明说,这一场疫情阻击战,如果说每位医护人员都是战士,那么ICU医护人员就相当于“特种兵”,“这时候,我们肯定得上呀”。牛常明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妻子同样在二附院工作,是老年科护士,“家里人都很支持”,出征前,牛常明和同事充分考虑黄石的情况,尽可能带好抢救设备,“听从指挥,完成任务”,他说。
妈妈鼓励归国女儿报名
“我是一名党员,就一定要冲在前面,为国家做出贡献。”
2020 年 1 月 19 日,朱晓娟刚从美国访学归来," 当时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医院在征召援助湖北的第一批医疗人员时,我就报了名。考虑到我刚回国,领导没有批准我前往。" 为了能够援助黄石,她又特别写了一封请战书给院领导,“ 在美国访学一年,异国他乡,深刻体会到祖国强大的重要性,现国家遇见罕见疫情,我心情无比沉痛,想为国家做出我的一份小小的贡献。现请战!特请批准!" ,最终她成为此次十六勇士中的一员。
朱晓娟说:" 我的家人特别支持我,尤其是我的妈妈。我先生也是医生,我妈妈一直鼓励我们报名,祖国有难,你一定要报效祖国。为了让我们放心工作,妈妈主动把我两岁半的儿子带回泰州老家,全力支持我们。" 当她把要去黄石的消息告诉妈妈时,妈妈很开心," 嘱咐我努力工作,成为英雄,平安归来。"
黄石,加油,我们来了!
队伍里唯一的男护士郭亮说,他报名参加医疗队的理由特别简单,“因为我比女护士们有力气,更方便”;
队员范萍说,家人特别支持她,就连10岁的儿子都说,“妈妈,你去吧,你是党员!”
队员程志没想到,得知他要出发去湖北武汉时,8岁的儿子竟然哭了,男孩只对爸爸说了三个字“舍不得”;
为了在医院发热门诊安心上班,队员汤忠泉此前将怀孕的妻子送回父母家,这次,他选择再次出发去黄石;
出行前,队员李明艳的女儿一直抱着妈妈,久久舍不得松手,在读大一的她特别担心妈妈。李明艳反复告诉女儿,“妈妈肯定没事”;
队员安伯萍通过视频和两个孩子说“再见”,小女儿兴奋地在视频那头给妈妈“加油”,婆婆则抓紧时间反复叮嘱她“注意安全”……
中午12:30,在医院门诊一楼大厅,所有队员集合,拍合影时,大家不约而同,举起拳头,“黄石,加油,我们来了!”
(来源:江苏广电南京中心站/杨威 通讯员/陈艳萍 编辑/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