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自古就以盛产稻米著称,一季又一季成熟的稻米,炊成喷香的米饭,养育着世世代代的苏州人。除此之外,苏州人也非常善用稻谷米粉,制成花式繁多的糕点。
聊起苏式糕点,总避不开黄天源、万福兴、明月楼、近水楼这些老店的名字。每逢传统节日或时令糕点刚上市,这些老字号门口都会排起蜿蜒的长龙。
除了这些远近闻名的老字号外,其实苏城内外也不乏有口碑、有情怀的糕点小铺,这些“隐姓埋名”的手艺人,将一辈子的心血都倾注在一块小小的糕点上,用漫长岁月记录他们与苏式糕点的不解之缘。
一家小店,两位老人的数十年坚持
在苏州东山太湖边的陆巷古村,就有这样一位做了四十几年糕点的金师傅,和老伴张阿姨两人一同经营一家小小的陆巷白玉方糕店。
金师傅的糕点铺子,坐落在陆巷古村的解元牌坊旁,店里只卖白玉方糕和猪油糕两种糕点。
每天清晨四五点钟,金师傅和老伴就打开店铺门,开始磨米粉、煮豆沙、做糕点。到了中午时间,他们会稍作休息,接着继续做糕,直到下午五点打烊。
金师傅和老伴传承着祖辈的做糕手艺,用不变的配方,不变的味道,做出一块块洁白的糕点,给人们的陆巷古村之旅添一点甜甜的味道。
白玉方糕,岁月酿成的甜蜜
金师傅做白玉方糕的米粉,由糯米粉和大米粉按比例混合而成;而豆沙馅料则是每天一早起来耗费4小时熬成。原料食材的考究、软硬之间的分寸拿捏,都是成就美味的关键。
“糕贵乎松,饼利于薄”,做白玉方糕,首先要经过多次筛粉,使粉变得均匀、细腻。这样做出来的方糕,口感才会更松软。
筛好的米粉,如下雪般均匀地洒落在方糕模具里,直至将整个模具铺满。接着,金师傅用一个锯齿状的工具,在方糕上抠出一个个凹陷的方形坑。
用厚实的豆沙馅将一个个方形坑填满,接着再铺上一层米粉,将馅料完全盖住。
随后,金师傅拿出一块雕刻有花纹的木质模具,在方糕的表面轻轻压上特色花纹。仔细看,一排五格,其中四格刚好是“白玉方糕”四个字,最中间一格则是一朵小花。
最后,用刀片将整块方糕均匀切分为25块,就可脱模上蒸笼了。
金师傅负责做方糕,而他的老伴张阿姨则每日忙活于蒸笼前,负责蒸糕和装盒。大约7至8分钟,一笼方糕就蒸好了。稍待冷却后,去掉底层的纱布,就可以分装成盒了。
每当一笼方糕蒸好,揭开蒸笼盖的一瞬间,那香甜的气息就弥漫开来。人们闻香而至,刚好能吃到热气腾腾的新鲜方糕。
猪油糕,属于东山的年味
每到秋冬季节,尤其是年关将至的时候,金师傅还会花不少时间制作另一款东山特色糕点——猪油糕。
猪油糕以糯米粉和大米粉为主要原料,辅以猪油、豆沙、红枣等配料,圆润的造型,喜庆又好看,是东山人过春节必备的年味之一。每年过年前,不少老苏州都会坐车赶到东山,买几块圆滚滚的猪油糕备着。
做猪油糕,关键在于那一块块晶莹的猪油。猪板油先去皮,而后用糖腌制。每一块猪油糕里,都放足猪油和豆沙馅。内部馅料很丰富,而表面也铺满了红枣、核桃、松子、瓜子等坚果,看上去红红火火,很有过年的氛围。
蒸好的猪油糕,装进圆盒里。吃的时候,先切成菱形的小块,再隔水蒸热,就可与亲朋好友共享这来自东山的年味了。
一家小小的糕点铺子,陪伴着金师傅和张阿姨走过了近五十年光阴,所谓的白头偕老,大概就是如此吧!在漫长的岁月中,择一人,终一事,将点点滴滴,化为“专注”二字,岂非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