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来,他无偿献血总计40多次,累计8000多毫升献血量,远远超出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
35年如一日,他悉心照顾大娘,让85岁的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他身体力行,捐献血小板25次,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
2019年7月,他正式签约捐献器官,用另一种爱让生命延续;
10年来,他写下30多本日记,记录下工作中的点滴,像磨刀石般磨砺自己……
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他,就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服务群众的老党员,徐州经济开发区金山桥办事处石桥社区党委委员、居委会副主任许光文。
悉心照顾85岁大娘35年
1月3日,和往常一样,家住金山桥办事处石桥社区的许光文、李桂珍夫妇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菜市场买菜,给大娘做饭、穿衣、梳头。刚刚过去的跨年夜,一大家人围坐圆桌前,热热闹闹地吃着团圆饭。85岁的老人穿着侄媳妇给自己新买的红色棉袄。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光景,已有35年了。1985年,许光文的大爷不幸去世,留下大娘董学玲一人。当时许光文还未成家,他立刻把大娘接到家里同住。
悉心照顾老人
一年后,他遇到了现在的妻子李桂珍,几年他们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依然和大娘同吃同住。在许光文和妻子35年的细心照料和精神慰藉下,董学玲身体健康,面色红润。虽然85岁了,身子骨却很硬朗,每天都会出去走走,散散步。“去年媳妇带着我去旅游,我还爬到了云台山顶上。”老人笑着,非常自豪。
19年义务献血40余次
40多本献血证,摊开来满满当当地铺了一桌子。
19年来,许光文每年义务献血1-2次,累计参与无偿献血40余次,献血量累计达到8000余毫升,远远超出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
40多本献血证铺一桌
早在2005年4月25日,许光文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登记捐献造血干细胞。2016年12月29日晚上,在都市晨报上看到蒋伟因患白血病急需AB型血小板救命的消息后,许光文立即与晨报联系前去捐献。多年来,许光文共捐献血小板25次。他期盼大家能够对捐献血小板有一个正确认识,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关注无偿献血,关注血小板捐献。
捐献器官,用另一种爱让生命延续
有一天,许光文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每年都有患者因为等不到合适的人体器官做移植手术而憾然离世。这深深触动了他,救死扶伤的念头再一次冒出———这一回,他要把自己彻彻底底捐献给医学事业。2019年7月,他正式进行捐献器官签约。登记了器官遗体捐献,等日后辞世时,把一切都献出去,把“无私”做到极致。
因为这份血浓于水的执着坚守,许光文不仅连续多年被评为经开区优秀党员、先进个人,还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全国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捐献荣誉证等。
30多本工作日记像镜子一样矫正自己
“4月1日 星期六,17:10,党员学习活动顺利结束回来。参加活动的党员共80余名,乘四辆大巴车……”随手打开一本日记,上面的黑色字迹清晰娟秀。
厚厚一摞工作笔记
黑色封皮的日记本,放满了抽屉。10年来,30多本日记,记录下了工作中的点滴。像磨刀石般磨砺自己,像镜子一样矫正自己。
“每一篇日记,都是一面镜子,字里行间包含着每天遇到的做人、做事、待人、待己等基本问题。”许光文说,一方面,工作日记能清楚明白地记录自己一天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对自己的工作是一个推动;另一方面,写日记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自省的过程。
许光文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大爱, 周围人也深刻感受到“爱”的力量, 看着公益的种子在默默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来源:快哉 编辑/张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