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管家长里短、社区建设、环境卫生,总之是大小事都管,也因此被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在常州市东头村社区,有一位全国最年长的"小巷总理",她叫许巧珍,80岁高龄仍然奔走在社区工作的一线。许巧珍去世后,留下了一沓沓厚厚的民情日记,成为后任接班者的"珍藏"。如今,这些"珍藏"仍在被不断续写着、记录着。
走进常州市东头村社区,最大的感受是干净、整洁,还有居民们的热情、善意,谈起这所80年代的小区的改变,还要从一本"民情日记"说起。
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东头村社区书记孙国荣向记者介绍许巧珍工作室,民情日记就藏在这里。孙书记说:“这本是2013年7月份的,把老百姓的一些情况,需要解决的矛盾纠纷,记了下来。”
许巧珍担任常州市东头村社区书记21年,因居民五次上书留任,成为全国最年长的"小巷总理" ,民情日记记录了她在社区工作的点点滴滴。2015年,许巧珍因病去世。
孙国荣说:“她是真心把居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她去世四年多了,老百姓还是非常想念她。”
2019年,电影《桂香街》以许巧珍的故事为原型,电影上映后,"小巷总理"被更多人知晓。
孙国荣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她不怕,而且积极地去努力解决,刚刚进来社区的时候,东头村老小区没有路灯,晚上天黑的时候,老百姓进出不方便,跑了一年多,当时她已经将近70岁,批下来之后把路灯建起来了。”
上世纪90年代,东头村社区一度"环境差、管理乱",许巧珍带头掏阴沟、捡垃圾,发动社区退休党员,组成志愿者队伍每天巡逻,社区环境焕然一新。
"赵宝华 2011年3月3号 住一院2号楼13楼19床 周六动手术","李琴仙 条件困难"……在许巧珍的民情日记里,随处可见这样的记录。因为经常翻看,好多地方都已破损。
孙国荣说:“她是常州最老的‘月光族’,她把自己在社区工作的奖金都拿出来,像老年人生病了,她自己买物品到医院去探望,有的学生家里条件差上不起学,她自己垫付学费。”
2015年,孙国荣接任东头村社区书记,民情日记这份珍藏被传承下来。从2015年到现在,孙国荣记录的民情日记已有十多本,记录的困难人员情况已有上千条。
孙国荣说:“能上门的我们都上门,一是能了解他的情况,二是他心里也感觉到温暖。”
2016年年底,东头村社区党员群众自发成立"许巧珍助困金",至今已帮助困难人员12名。
孙国荣:“生重病以后家庭比较贫困,对他们进行帮扶,也让他们感受到许巧珍的精神还在。”
如今,凝聚人心成为社区工作者们的共识。
孙国荣说:“道德故事亭原先在的地方是一块空地,环境比较脏乱差,后来许巧珍和隔壁的武警支队的官兵结对共建,把场地清理干净,爱心居民捐款了1万元建造了道德故事亭,我们就在道德故事亭下面开展一些活动,开展道德故事会,把自己身上的好人好事,身边的好人好事讲出来,让身边的每个人都能受到教育。”
2017年,以道德故事亭为依托,社区工作者又相继开办紫藤讲堂、紫藤睦邻互助社,提倡邻里互助精神。
孙国荣说:“让大家感觉到住在东头村,就住在幸福村,有爱心的人,还可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015年至今,随着民情日记的续写,老小区不断焕新颜,社区志愿者队伍扩大到80多人。居民幸福感提升,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越来越强。
孙国荣说:“民情日记是许书记二十几年社区工作保留下来的优良传统,这本民情日记,我们还会好好地写下去。”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汪乐萍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