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苏州是座有滋味的城市

2019年12月18日 14:16:29 | 来源:苏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昨日,著名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冯骥才接受苏报记者专访。 □记者 张健 摄

  昨日,著名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冯骥才接受专访。 □记者 张健 摄

  “苏州是一座有滋味的城市。这份滋味,来自于苏州人精致的审美、精致的生活、精致的手艺,是生活文化的一种积淀和升华,有着浓厚的诗意和淡雅的韵致。这份滋味,也是苏州文化的一个特质。”昨天,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来到苏州,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非遗传承和保护、江南水乡古镇申遗等做了独到而又精彩的论述。

  大运河苏州段保护要有吴地文化特色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绵延3200公里,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2014年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觉得大运河的价值和长城的价值是等同的,都是人类的伟大创造。”冯骥才表示,2000多年来,大运河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交流,是包括苏州在内的许多城市的大动脉。而物质、文化的频繁往来和交流融合,造就了灿烂多样的中华文化。“我从小生长在天津,天津在大运河的北端,苏州在大运河的南端。”冯骥才说,因为运河的便利,天津同时受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的影响,而苏州则是吴越文化交融的一颗明珠。

  “随着历史变迁,大运河的风光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些河段还在使用,有些河段已成遗迹。但是历史的大鸟飞走后,留下了很多美丽的羽毛。这些羽毛就是大运河的遗址遗迹,不容丢失。如果丢失了,就没法证实这只大鸟曾经飞过,所以我们必须把每片羽毛都保留好。”在冯骥才看来,大运河保护的形式不单是建设遗址公园,应该是多样的,最重要的是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爱。“我们要让人们了解到,大运河是先人创造的中华民族生命的一部分,是今天和未来的纽带。它对我们、对我们的后代,有着重大的意义。”冯骥才说,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从教育开始,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感受大运河的魅力。

  大运河苏州段纵贯两千年,横跨二百里。多年来,苏州花巨资对运河故道(护城河)环境、功能进行整体提升,打造“生态景观,遗产展示,健身步道”三位一体的文化综合体,让广大市民在健身运动的同时,亲近运河遗产,了解遗产知识。冯骥才认为,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过程中,要从各地的文化特色出发,比如苏州的吴地文化,进行创造性设计,“我挺怕套路化,都是公园,都有一个文化广场、都有一个大雕塑、都有一个博物馆……还是要多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研究,最关键还是创意。”

  设计师参与是非遗传承创新的重要环节

  上世纪90年代,冯骥才开始把目光投向传统民间文化留下的珍贵遗产,2001年发起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工程,不仅组织团队在全国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普查和抢救,而且全面参与非遗工作,为了让全社会关注非遗、保护非遗而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冯骥才说,随着时代变迁、新生事物冲击,非遗往往和现代生活有一点脱节,让人们产生了距离感。“怎么把非遗优秀的内涵继承下来,赋予时代的意义,找到新的感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设计师的参与。”他认为,过去有一个错误的做法,就是把非遗的传承和创新全部交给非遗传承人,但传承人专心于技艺的传承,难以打破思维定势。而设计师是在现代教育体制里培养出来的,一方面,他们了解年轻人的口味和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他们有能力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我觉得还是让传承人继承好经典,让设计师通过设计和创新,把历史和我们的时代连接起来。”

  苏州拥有昆曲、古琴、端午习俗、宋锦、缂丝、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家级非遗项目32个、省级非遗项目124个、市级非遗项目159个、县级代表性项目528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冯骥才说,早在2000年,他就想和同道者对全国的民间艺术进行分类,苏州是其中的重点。“苏州的民间艺术太丰富了,能工巧匠又多,当时我们想把苏州树立为全国民间艺术之都。但由于中国民间艺术种类实在太多了,这个行动最终没有完成。不过我一直关注着苏州,多次来这里考察。”冯骥才还透露了一个细节——昨天他在东山陆巷古村考察时,发现一堵墙上两根钉子拴着一根绳,上面晾晒着衣服,这让他非常开心,“这是真实生活的体现,是‘历史’留下的痕迹,我为管理者们叫好。”

  苏州的水乡风光保护得很好

  冯骥才还特别提到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中华民族创造了伟大的历史,难以计数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在村落里,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根性、灿烂和多样性也都在村落里。”但是他同时指出,目前传统村落的现状不容乐观,“现在已经确定的传统村落是6819个,将近一半的传统村落人口越来越少,有的村落甚至已经没有人住了。南方尤其是苏州地区,因为经济比较发达,这种情况还很少,北方很多村落已经成为国家保护对象。”

  在他看来,保护传统村落,除了保护村落本身,还有非常重要的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要给当地老百姓更好的就业机会,必须让他们在村子里也能赚到更多的钱,他们才会踏实地在村里生活。只有老百姓在村里呆着,

  这个村落里的记忆才会保留下来。如果人走了,会把鲜活的记忆带走。第二个是要改善村落的生活设施,水、电、网络必须接通,让村民拥有好的生活条件,才是村落保护最可靠也是最主要的保证。”冯骥才说。

  冯骥才对江南水乡古镇尤其关注,他认为这里的古镇有着独特的美感。“这份美要是没有了,那就太可惜了。比如绍兴地区原来有很多乌篷船,现在难觅其踪。我老家宁波也是这样。以前半边是街道,半边是河,一到桃花开放的季节,老太太把落花扫到水里去,整条河水都是粉红色的,非常美。但这都是过往云烟了。而在苏州地区,这样的水乡风光仍然保护得很好。”当听说2012年江南水乡古镇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苏州在作为典型例证的10个古镇中占有6席;2018年苏州实施了《苏州市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办法》,为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奠定了法律基础时,冯骥才欣慰地笑了。

  (来源:苏州日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