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杨晓光:宿迁可建智能交通旅游城市

2019年11月26日 10:16:52 | 来源:宿迁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

  杨晓光,1959年9月出生,宿迁市宿城区人。1977年8月至1978年9月,作为知青插队于现宿城区王官集镇花园村;1978年考入同济大学。现任同济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拔尖人才培养责任教授、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主要带头人之一,主攻交通系统工程和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与智慧城市及智能社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原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上海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会主任委员。

  驶离高速公路,汽车进入宿迁市区。这一刻,杨晓光的心跳突然加快。

  这不是他第一次回乡。从1978年考入同济大学,至今已41年。无论走多远,只要能抽出时间,他总会回来。这一次,他带着酝酿了几十年的规划蓝图,带着对家乡发展的殷切期盼回来了。

  他说,进入新时代,“AI(人工智能)+”浪潮正在重塑各行各业。宿迁要站在新的“风口”抢抓发展机遇,这件事“火急火燎”。

  从插队知青到智能交通领域专家

  10月26日下午,杨晓光来宿迁讲了一课。不过,这次听讲的“学生”比较特殊,他们是宿城区政协委员和乡贤代表。现场座无虚席。

  杨晓光乡音不改。近三个小时的授课中,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普及了工业革命4.0、交通强国战略、智能交通、车路联网与协同交通控制系统等知识,重点讲述了宿迁如何站在新的“风口”实现变轨超车发展。

  杨晓光归来,西装笔挺,国字脸上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眉宇间流露出坚毅和睿智,是典型的学者模样。

  时光倒流几十年,那时的杨晓光却是另一个样子。

  杨晓光是土生土长的宿迁人,在宿迁老城区长大,痴迷学习,成绩优秀,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从宿迁中学毕业后,因为历史原因,杨晓光没有别的选择,加入了知青“上山下乡”的队伍。那一年他18岁,在插队的地方看管梨园。

  那个年代盛行“读书无用论”,但杨晓光的求知欲依旧强烈,将在油灯下看书视为一种享受。

  在那看不到尽头和希望的梨园里,他时常躺在梨树下,呆呆地望着天上飘浮的白云,做着大学梦。

  杨晓光听到恢复高考制度的消息,已是1978年。当时,不少宿迁人的梦想再次被点燃,包括杨晓光的。

  高考制度中断多年,一时间,杨晓光不知该如何备考。没想到,高中物理老师施启源从床底下拉出珍藏的复习资料,自编习题、模拟题,与化学老师孙守宽等一起,为杨晓光他们答疑解惑。

  “没有施老师、孙老师,就没有现在的我。”杨晓光感激地说。

  凭着认真的劲头,杨晓光顺利考入同济大学。年少时的他,曾“嫌弃”过家乡的落后;填报志愿时,祖母也建议他“宁往南移千里,不往北去一砖”。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如磁铁一样吸引着年少的杨晓光。

  留校任教,日本京都大学留学,美国华盛顿大学访学,在他乡奋斗的几十年里,杨晓光越走越远。

  他是我国早期交通工程与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两个领域的研究者及开拓者,参与并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城市交通实时自适应控制系统”;创立了“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提出了交通工程学2.0、“车路联网与协同交通控制系统”、“城市交通健康诊断与智能医生”等研究方向;创建了未来城市与交通联合实验室,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广泛应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原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上海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

  他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智能交通领域的“耕耘者”,还是一名“传道受业解惑”的优秀教师。在同济大学,杨晓光教书育人,培养了160余名硕士、70名博士、10名博士后,获得上海市育才奖。

  离家越远,萦绕在杨晓光心头的乡愁越浓。在众多“标签”中,杨晓光最喜欢两个:老师、老乡。

2

  从宿迁走出的杨晓光,不管是在上海打拼,还是弄潮海外,始终心系家乡发展,不忘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宿迁人。今年8月,被推选为宿迁乡贤上海驿站副站长,杨晓光倍感珍惜。

  家乡如何变轨超车?“AI +交通旅游”

  这些年来,因工作需要,杨晓光走遍全国各地,见过不少快速发展的城市以及太多比宿迁落后的城市,也目睹了不少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直心系家乡发展的他,总是思考:“我的家乡何时能完成蝶变?”

  杨晓光认为,资源不算丰富、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宿迁正处于难得的发展变轨期。宿迁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果断决策,大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掀起了一轮又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宿迁交通运输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平面到立体的跨越发展。

3

  铁路建设步入“高速时代”。徐宿淮盐铁路将于今年年底通车,圆了宿迁人民的高铁梦。合宿新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预计2020年开工建设。

  公路路网提速提质。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0817公里,逐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路网为主体的公路网络格局。

  水运事业加快发展。全市航道总里程达979.67公里,实现了航道“内部联网、外部通达”的目标。宿连航道工程先导段已经开工建设。运河宿迁港中心港区已建成果园作业区二期、洋北作业区等一批公用码头。

  公交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交事业发展显著,公交班次准点率达95%,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25.1%,并率先在苏北地区完成镇村公交全覆盖。

  不断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运河宿迁港物流园、京东信息科技园快递配送中心暨质押仓库等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强化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已打造县级物流中心3个、乡镇级物流服务站43个、村级物流服务点258个。

  然而,“总量不高、结构不优、质态待升”的问题不容忽视。出行难、停车难相伴而生,车位供需失衡、信息闭塞等矛盾日益突出……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构建智能、生态的发展模式,成为当前城市提质的当务之急。“AI+交通旅游”为宿迁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设想。

  “国家战略计划不应缺了宿迁。”在当天的授课中,杨晓光分析道,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要成为交通强国,就应该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乃至“人享其行、物优其流”,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在新时代,一个城市的发展,软实力比硬实力更重要。其中,数据信息是最有价值的绿色资源。”杨晓光举例说,每天,宿迁都会产生大量的交通出行、停车等数据,如果不加以利用,这些数据就和网络垃圾没有区别。而人工智能能让这些数据化腐朽为神奇。

  目前,车联网、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迅猛,发展智能交通运输系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来融合管理、服务交通并发展产业将是未来大趋势。

  “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全城交通大联动。”杨晓光解释说,基于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出行,将更安全、更便捷、更经济。对于车主来说,预约停车位、车位导航、停车取证等,就是动动手指头的事情,用户体验大幅提升。这样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起来,可以带动宿迁交通运输信息服务业和设备制造业发展。

  杨晓光说,宿迁要实现变轨超车发展,可以在智能交通基础上与旅游融合互动发展,即“AI+交通旅游”,建设智能交通旅游城市。他解释说,以前是旅游交通,即因旅游而产生交通运输服务,如自驾、高铁等。但是,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起来后,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旅游,其本身就可以成为一张城市名片来吸引游客,由此发展交通旅游产业,如考察参观、体验新交通运输科技,从而影响和带动宿迁旅游业发展。

4

  “听完杨教授的授课,我对未来城市发展方向更清晰了。”宿城区政协常委、江苏艾尼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马章说,“我对‘智慧泊车’最感兴趣,希望会后能与杨教授保持联系,推动公司相关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

  “国庆阅兵有乙晓光,智能交通有杨晓光。”宿城区政协副主席熊治国感慨地说,在外奋斗的游子心系家乡发展,这是家乡的宝贵财富,更是家乡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结束语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交通运输业始终与社会发展进步同行,与繁荣昌盛并肩。

  因为这个“理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市交通运输局策划推出了“峥嵘70载 交通70人”大型媒体宣传活动,通过讲述宿迁交通人的工作经历,展现宿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成果,“折射”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乃至全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恢弘画卷。

  活动自2019年5月启动以来,在六个多月的时间里,市交通运输局的工作人员和宿迁日报社的记者深入全市交通运输业发展一线采访,在《宿迁日报》推出33个版面,宣传报道了69位先进人物和1个先进集体。

  按照“资历”分,宣传报道的先进人物中,“工龄”最长的超过40年。虽然工作时间有长有短,但宿迁交通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未曾有丝毫“褪色”,甚至愈加鲜艳夺目。

  按照“条线”分,宣传报道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涉及铁路、公路、航道、港口,涉及执法、服务、规划、建设、质监、后勤等,涵盖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各环节。通过他们,我们看到宿迁交通运输业“公铁水空”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全景。

  按照岗位分,宣传报道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有为宿迁交通运输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的老领导和现任领导,有为家乡交通运输业发展建言献策的著名专家学者,更多的是长期默默奉献的普通交通人:时刻守护在工程建设现场的曹建林,多次为宿迁高铁项目建设清障的王丙岩,多年坚守在交通服务窗口的陈鑫,一年为200多艘船舶“体检”的夏海波,一把扫帚扫出万家幸福的公路养护工文卫兵,用服务彰显城市文明的公交车驾驶员赵立刚,甘做绿叶的政工战线“老黄牛”朱其安,辞职下海开办物流企业的孙宏雷……正是他们,一位位普通而又平凡的宿迁交通人,以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建设起和谐、绿色、快捷、便利、智慧的“宿迁大交通”。

  宿迁交通人奋进的脚步不会停,宿迁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速度将会更快、质量更高。

  这不是一个活动的结束,而是新时代宿迁交通运输业奋进篇章的开启。在此,向所有宿迁交通人致敬!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