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陵区城东街道东康社区东进小区,有一位名叫于留女的百岁老人,儿孙满堂五代人,除了岁数大了听力有些下降外,她的身体挺好的,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于留女今年103岁,生活规律,爱好运动,每天都要步行锻炼。老人家坚持独自居住,但她并不孤单,因为儿女都孝顺,每天都有去看望陪护,照料她的饮食起居。
百岁高龄还爱走动
于留女是个“坐不住”的人,她的爱好就是每天推着手推车出门转转,有时还到菜场去买点自己爱吃的菜。走起路来尽管速度不快,但步履挺稳健。子女们说,这也许就是老母亲的长寿秘诀之一。
每天吃过早饭后或是傍晚时候,于留女开始她的健身之旅,从家出发后沿着巷子向南,走到游乐区域玩玩,转一圈后绕到小区南门再回家。邻居们看到老寿星,都乐于上前跟她打招呼,谈上几句话。
于留女每天推着手推车出门转转
“于老寿星身体好,凡事想得开。”70多岁的邻居廖奶奶说,自己岁数没于老太大,但身体某些方面还不如她。
早几年,逢年过节,于老太都要亲自上阵,为孩子们忙上几个菜,喊子女们一起乐和乐和。有一次中秋节,二儿子周德宝给了她100元,让老人家稍微改善一下伙食。结果,老人家准备了6样菜,有洋葱炒长鱼、茭白炒肉丝、拌黄瓜……喊子女们去吃。“老人心中装着儿孙,让我们感动不已。”周德宝说。
子女们总结说,母亲心态好,很少大喜大悲。“老妈妈人好,讲话基本没有高声,做事有条不紊,生活有规律。”于老太的大儿子周德明说。
对饮食,于留女没有特别讲究,一天三顿粗茶淡饭,吃饱就行。老人饭量还行,每次都能吃一小碗面食,平时爱吃番茄、丝瓜、茄子这些咬得动、易消化的蔬菜,偶尔也吃两块肥肉,弄个鱼圆杂烩汤。“我们会将青菜、茄子、冬瓜切成丁做菜,有时弄点鱼圆、排骨、猪肝汤,分成小份放在冰箱里,老人家自己会用微波炉加热了吃。”于留女的女儿说,“平日里,老妈妈吃得清淡,偏爱面食,不怎么吃大米,有时候想吃饭了,我们就买些糯米回来煮稀饭给她换换口味。”
于留女这些年身体一直硬朗,精神也好,只是上了年纪听力有所下降。
生活上老人更是身体力行,不喜欢麻烦他人,空闲时也不愿闲着。打扫卫生,洗锅做饭,用微波炉,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不仅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索,室内室外也是打扫得干干净净。
三子一女个个孝顺
于老太育有三子一女,儿女们个个都很孝顺。多年前于老太和3个儿子都住在东进小区,后来儿子们先后搬走,老伴过世后,于老太一个人留在了东进小区。尽管老人一个人独居,但几个子女每天都会上门看望,把老人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当当。
于留女和儿女们在一起
每天中午,于留女的大儿子周德明放下中饭碗就到公交站台乘公交车去看老母亲。“老母亲今年103岁啦,身体好着呢,我一天不去看她,心里就想她。”周德明说。
到了东进小区,周德明陪老妈妈聊天,帮她烧烧水、扫扫地,问老人生活上有哪些需要。有时老母亲静静地坐着,他就在旁边安静地陪着,时间悄悄地走,转眼就是一下午。每天下午等大儿子上门,也成了于老太的习惯,“德明天天来,82岁的人,也很辛苦。他有三叉神经痛,疼起来要命呢,我很心疼他。”
于留女的二儿子周德宝退休后开了家电器修理铺,每天白天忙生意,他都在晚上去看望、照顾母亲,每天晚上8点左右,周德宝从城西家中骑电动车到位于城东的东进小区,陪母亲说话聊天,做些家务,到了晚上十一点多,母亲睡好了他才走。“一年365天,风雨无阻。”周德宝说,每个月,他还要给母亲准备两箱红枣牛奶,再给些零花钱。
于留女有腿抽筋的毛病,不能受凉。除了夏天,周德宝每晚都为母亲准备两只热水袋,一只放在母亲腿侧,一只放在母亲脚底。
于老太的女儿每两天上门看望一次妈妈。到了家,她为妈妈煲营养汤,洗澡,洗衣服。哥哥姐姐是好榜样,最小的儿子周德亮对母亲也是尽心尽力。
女儿给于留女梳头
老妈妈100岁生日,儿女们在富春大酒店为老人办了场热热闹闹的祝寿宴,那天,儿孙满堂,老人家别提多开心了。如今三年过去了,但老人身体还算不错,生活基本自理,还能用微波炉热饭热菜。
郑世锋是于留女20年的邻居,他觉得子女孝顺对于留女的长寿健康有着重要作用。每天早上,三儿子过来为母亲准备早饭,每天下午大儿子再来看看,晚上8点多二儿子来睡前照料,女儿和女婿隔天来一次,定期带老人去洗澡、理发。“几个子女都很不错,共同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一大家人生活过得其乐融融,于老很有福气。”郑世锋说。
于老太日常起居基本自理,但毕竟年事已高,一人住子女总不放心。据了解,子女们曾多次要接于老太过去同住,但老人家就是不愿意。“他们住的楼层高,过去住活动不方便。”于留女说,她生活在东进小区20年了,街坊邻居处处熟,对她也很好,她觉得自己已经离不开他们了。
周边邻居对百岁老人于留女都很关心,平时经常上门看看老人。有一次老人身体有些不适,家住3楼的邻居黄红九上门敲门,老人没有开门,黄红九赶紧找人打电话给她的子女,子女们赶到后将老人送到医院检查,好在老人身体没有大碍。老邻居郑世锋是个热心人,特别留意于留女家的情况,他备着于留女子女的电话,老人有什么需要,他会第一时间联系她的子女。有一次,老人闹肚子,郑世锋陪她去社区诊所看病,还垫付了医药费。
老人的儿女们说,社区居干、邻居对高龄的母亲很关心,经常上门看望,这让不住在一个小区的他们放心了不少。
(来源:泰州晚报 编辑/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