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墨之名,遇见“国际范”张家港

2019年11月01日 16:14:56 | 来源:今日张家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徐华翔(左)和朱其在学术论坛上。

  ▲在展览中,遇见“国际范”的张家港。

  ▲展览吸引了许多“小粉丝”。

  ▲现场创作。

  10月27日,市美术馆再次成为港城艺术热地——间性·2019张家港当代水墨国际双年展开幕式,以及一场学术论坛正在这里举行。

  这场以当代水墨为主题的国际双年展盛况空前,吸引了众多热切关注的目光:汇聚了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5个国家的14位当代水墨艺术界一流艺术家的50余幅作品,并邀请了6位在国际上具有学术影响力的评论家参加学术论坛。

  “我们试图通过双年展搭建当代水墨艺术的国际性平台,推动水墨艺术更大步地前进。”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朱其说。

  “从此次双年展上国际元素的加入,可以发现,在当今世界舞台,以水墨语言来呈现东方气息与中国精神,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一种潮流。”此次活动的承办单位张家港市美术馆的名誉馆长徐华翔,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阐释此次展览的价值所在。

  “作为县级市,张家港正通过双年展参与到了当代水墨艺术讨论的话题中,也就是说,张家港正成为当代水墨的话题城市。”张家港市美术馆馆长陈三石这样表达一场展览与一座城市的关系。

  一场水墨展览,沸腾一座城市文艺圈

  两年前的2017中国(张家港)当代水墨艺术特展,以张家港为中心点,通过网络等媒介平台向外辐射,吸引了各地艺术爱好者的关注。那一年,10位当代水墨艺术领域不同背景的艺术家,通过近百件作品来呈现和探索水墨自身语言的可能性——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像这样的一场展览,即便是放在一线城市,它涵盖的内容和理念也都是非常前沿的。

  2年后,张家港再次策划、举办一场以当代水墨为主题、覆盖国内老中青几代艺术家、邀请国际友人参与的展览。消息一传出,业界瞩目。

  我市美术馆的工作人员蔡晓丹告诉记者,自从国庆期间预告了展览活动消息后,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很多咨询展览情况的消息,以业内人士居多。有很多外地的书画作者早就计划好了行程,要来张家港观展。南通、江阴的一些书画界人士特地在开幕式的前一天就赶到了张家港。

  同时,本地主流媒体“今日张家港”以及颇具影响力的专业媒体雅昌网站做好了现场网络直播的准备。

  10月27日上午,距离开幕式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络绎不绝的观众相继走进美术馆观展。除了带着热切期待的业内人士,还有热爱艺术的市民踏着轻松愉悦的脚步朝着美术馆方向前进。

  喜爱艺术的港城市民李先生笑着告诉记者,因为太过热切期盼,他还记错了时间,提前一天来过一次了;蒋先生带着正在学画画的9岁的女儿也早早地过来了,“享受艺术熏陶”是他的初衷;正读小学二年级的小小志愿者小泽同学在忙着服务会场时,和艺术家面对面接触,感受着艺术带来的魅力……无数的观众关注着这一场未开始就已经先火爆的展览。

  一场“艺术大餐”,惊艳着金秋港城

  开幕式上,芭芭拉·爱德斯坦(美)、保科丰巳(日)、陈心懋、东方涂钦、郭志刚、李山(意)、徐华翔等十多位参展艺术家带着他们近年的新作纷纷到场。这50多件作品,涵盖水墨、综合材料、装置、影像以及多媒体作品等内容,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形态、个性化的语言,为观众献上了一场“艺术大餐”。

  更让观众感到过瘾的是,在开幕式上,还进行现场创作:观念艺术家张羽现场为观众演示了他的一组作品《上墨》的制作过程:一叠《张家港日报》整齐地放置在一个密封性良好的容器中,张羽通过现场配置合适的墨水,浇灌其间,一两年时间后,水墨挥发后,就会呈现一幅幅艺术品。“以往说起水墨,大家往往理解的就是水墨画。其实水墨可以有另一种表达,如同今天,不再使用毛笔和宣纸,仅仅通过墨、水和报纸这些媒介,剥离人为因素,通过自然的方式来完成艺术作品。”张羽说,“我认为,水和墨可以作为表达,这种表达更符合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在全球化范围内会更有现实的意义。”

  作为此次展览的作者之一,徐华翔认为,此次展览于他的意义就在于,这些年,他一直处在前行的状态,从未停止过创作,而展览能让他和其他作者面对面,能清醒地看到自己究竟走到了哪一个点上,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在展览中一览无余。

  此次展览,除了吸引中青年、老年艺术爱好者,还吸引了很多孩子的到来。张家港市美术馆历来重视公共教育活动,他们把培养小粉丝视为己任。在张家港,越来越多的80后家长意识到美育的重要性,他们带孩子看展成为一种习惯。“审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我希望今天的孩子、未来的生力军,将走近高雅艺术当成一种生活方式。”陈三石说。

  “不要低估港城市民的艺术欣赏和品鉴能力。”陈三石说,开展之前,也会有人担心,观众会不会感兴趣,走进来后会不会看不懂。“一点都不会。好的艺术一定是走在时代前列的。我们发现,近些年,张家港的观众对艺术的需要正在提升,他们期待着与高品质的、优秀的展览,来一场美的邂逅,‘间性’就给了港城观众这样一个机会。”

  这场代表着当代水墨艺术领域较高水准的展览,惊艳着金秋港城。

  一个学术论坛,让当代水墨走向愈发清晰

  10月27日下午,间性·2019张家港当代水墨国际双年展论坛举行,策展人朱其作为此次论坛的学术主持,与6位评论家、11位艺术家,就当代水墨、书法与现代主义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并通过网络直播进行了更广范围的传播。

  观点、思想一次次地激情碰撞,并产生智慧的火花。原本两个半小时的论坛,因为讨论热烈,因为观点共鸣,不得不延长了一个小时。“当下水墨艺术已经进入一个当代艺术视野下的跨界和语言间性阶段。”朱其告诉记者,“这是十年来我策划的最重要的一次展览和论坛,我很欣喜,能有这么多有专业判断力的作者和评论家加入我们的活动。”

  “这是我市第一次举办美术界的国际性学术论坛。”陈三石告诉记者,大咖云集,邀请了日本著名评论家千叶成夫,韩国光州美术馆首席策展人卞吉铉,《美国艺术》执行主编理查德·凡,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纽约市立大学艺术史助理教授钱志坚,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副主任吴克军这6位具有学术影响力的评论家,“他们在论坛中的专题发言对于我们这些作者来说,很有启迪。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地消化吸收。”

  因为此次展览与研讨会,很多作者有了更深度的思考。过去的很多展览,带来的往往是视觉上的过去式的审美。“但是,今天这场吸引了探索精神作者参与的展览不一样,她是时尚的、前沿的、当代的,代表了一种新的潮流。观看这样的展览,更多的是在追问,是思考,是理念价值的升华,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启迪有促进作用。”徐华翔动情地说。

  这个金秋,在长江之畔,以水墨之名,遇见“国际范”、“文艺范”的张家港。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下下次的当代水墨双年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