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高校连续两年斩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原因不简单……

2019年10月15日 19:15:4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10月15日),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浙江大学落幕。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尿宝——失能老人接尿的智能伴侣”项目和“山清‘隧’秀——乡村公路隧道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项目分别斩获本届比赛职教赛道金、银奖。

  这是2018年以来,继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90”后女孩有点“田”项目获得金奖以来,第二次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据了解,近三年来,这所学校在省级以上本专科同台的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获得一等奖20多项,二等奖16项之多,三等奖超过23项。

  那么,这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缘何呈现出“井喷”之势?此前,记者走进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探寻其中的奥秘。

  构建双创教育“引力场”   汇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合力

  学校着力推动各类要素向双创教育集聚,确保“机制、人员、政策”三到位。打破“孤岛”困境,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双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独立设置了中层正职单位创新创业学院,既负责双创工作总体规划部署和指导协调,也直接承担双创课程教学任务,有效解决了以往双创教育多头管理烦、工作衔接难的问题。

  构筑高端“群英荟”,建有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学校创新创业兼职教师90%以上具有自主创业、技术研发等实践经历。童某还与英国NCEE合作开展双创师资培训等项目;每年选派50名以上教师赴境内外参加专创融合培训,提升教师双创教育能力。以此同时,出台了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对国家级双创大赛获奖团队予以重奖,其中,本专科同台竞技获奖实行加倍奖励;为获奖人员在职称和职务等方面设置绿色通道,可破格晋升。

  在今年的教师节大会上,学校根据《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对获得省级以上竞赛的28个团队给予百万元的奖励,其中“互联网+”大赛中获得国赛金奖的团队,获得的奖励更是高达40万元。

  打造专创融合“全链条”  打通“敢想敢闯”的现实难关

  “失能老人排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传统方式护理强度大,成人纸尿裤长期使用易生褥疮,护理不当还容易造成感染等严重问题……在上大一的创新思维引导课的时候,我就在思考有没有可能设计一种更好的产品来解决这个问题。”刚刚获得“尿宝——失能老人接尿的智能伴侣”项目负责人、扬工院化学工程学院大三学生金卫星告诉记者,“我们研发的卧床智能接尿器的创新点在于它的智能抽吸技术,从设想到最终成型涉及到了多个专业的学科知识,学校帮我们组建了跨学科研发团队,这个奖项的获得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

  校长陈洪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着力培养“敢闯会创爱拼会赢”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聚焦专创融合,着力加强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建设,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按“大一创新思维引导、大二双创实务体验、大三专业双创实践”的思路,打造“三层递进”的立体化双创课程,通过建设“三层递进”的双创课程和改造专业课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按照“渗透行业发展趋势、渗透技能创新要求、渗透典型创业经验”的思路,将市场“真需求”、企业“真项目”融入课程,实现双创教育在专业课程的全覆盖。

  与此同时,学校打造“一园四区”实践平台,建设了5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打造四个功能区,依托智能制造类专业开展“科技项目孵化”,依托艺术设计类专业开展“文化创意项目孵化”,依托信息类专业开展“互联网+现代服务项目孵化”,依托学生兴趣特长开展“综合创业项目孵化”。 “本次获奖的项目就是从综合项目区成功孵化而来的。”学校创新创业学院负责人颜正英说,“我们从3D建模、3D打印、流体动力学、智能感应等多个模块专项突破,组建了跨专业的团队,通过专业性指导,提高了创新创业的实效性。”

  出招教育实践“组合拳”,激发双创教育“活力源”

  打好双创训练“组合拳”。打造了“播种+发芽+结果”的渐进式双创实践训练体系。实施种子计划,组织全体学生参加“发明杯”大赛,培育创新创业的种子。实施青苗计划,每年立项资助10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接“挑战杯”大赛,让种子生根发芽。实施硕果计划,每年立项资助100项“大学生创业雏鹰孵化项目”,让青苗成长;每年组织100个以上团队对接“互联网+”“创青春”等大赛,让小树长成大树。

  打好学分转换“组合拳”。完善了学分制管理办法,设立奖励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双创实践活动和竞赛,创业实践可以替代顶岗实习;除双创类课程外,双创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和竞赛均可获得学分,也可兑换相关专业课程学分。

  打好资源整合“组合拳”。学校与中关村领创空间合作建成了中关村双创实践基地,与扬州市政府部门合作共建了扬州市创业孵化基地,以股份制形式与扬州市公铁水联运物流集聚区共建了百分百电子商务创意产业园,拉长了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的支持链条。

  “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实现了‘1234’塔式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即100%的学生接受创新创业基础教育,20%的学生接受创新创业系统化训练,3%的学生成长为创新创业实战人才,400个就业岗位由成功创业项目提供。学校党委书记刘金存说,“学校双创教育的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先后涌现出丁蓉蓉、沈文瑞等一批创新创业学生典型,我们将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更大限度地释放双创教育红利,加快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江苏广电扬州中心站/王泽坤 通讯员/徐华 李惠瑨 编辑/李明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