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运筹决策并亲自指挥的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此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地区。
辽沈战役全面胜利后,蒋介石令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率部南撤,加强长江防线,然而傅作义不愿南撤,并将自己的60万大军分别调整兵力部署,准备随时从海上南逃或西窜绥远。为稳住傅作义集团,中央军委于11月18日命令东北野战军主力立即结束休整,迅速入关,在华北军区主力协同下提前发起平津战役,抑留并歼灭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
1948年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开始入关,总共10个步兵纵队和特种兵部队约70万人,火炮1000门,坦克100辆,装甲车130辆,战马10万匹,随军民工15万人,各纵队分三路从喜峰口、冷口等处进军关内。另一方面,中央军委专门布置利用包括新华社和东北人民广播电台在内的各种手段发布假消息,使国民党军相信东野短期内无法入关。在一派欢庆气氛中,东野大军秘密向关内开进。
1948年11月29日,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发起张家口外围作战,平津战役正式拉开帷幕。当张家口被围的消息传来时,傅作义基于东野尚未入关的错误判断,决定第一把就抛出王牌,以35军等主力救援张家口的同时给予该地的解放军歼灭性打击。然而,东北先遣兵团因贸然进攻密云,暴露了秘密入关的事实,傅作义大惊失色,立即命令35军回援北平。
东北野战军的提前入关,对整个平津战役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正是因为东野大军的迅速出动,才最终与华北军区解放军汇合成百万大军,真正实现了对华北国民党军的合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