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人物】援藏五年,这里的孩子都喊他“阿爸”!

2019年10月02日 19:47:2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这些孩子就像高原上静静盛开的格桑花,美丽质朴,洁白无瑕。如果自己不能给他们的心灵洒下一片阳光,不能教授他们丰富的知识,便是对这些孩子的亵渎。”

  这是江苏援藏教师钱维胜2015526号写下的日记。

  自2014年8月主动申请援藏起,钱维胜在拉萨一待就是五年。从长江之滨来到雪域高原,他以自己整整五年的苦乐坚守,为援藏教坛绽开别样的格桑花。近日,钱维胜被授予“江苏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藏族孩子的“阿爸”

  初入西藏,藏族孩子们的热情、淳朴、善良给钱维胜留下深刻印象。可上完第一节课后,他发现困难远比想象中的多:学生们基础很差,不能用汉语流利朗读,课堂纪律松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一切无疑给钱维胜泼了一盆冷水。他深深意识到,作为一名援藏教师,只有教育梦想和激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合乎时宜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西藏的孩子们。

  为了了解涉藏工作重点省学生的整体情况,全面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钱维胜一有时间就到当地老师的课堂上听课,总结经验,很快就摸索出了新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浅一点、授课材料实一点、课题互动多一点、课堂氛围活一点、师生距离近一点。  

  课余时间,钱维胜把班上每一位学生当作朋友,经常和他们聊天谈心,为他们排忧解难。谁身体不舒服,他便上街买药免费送给他们;谁家有困难,他就用工资资助补贴他们;谁有进步,他就自费买各种用品作为奖品送给他们。“钱老师像阿爸一样关心我们每一个学生,他是我们所有学生的阿爸。”藏族学生罗布次仁说。

  经过钱维胜的努力,学生们的学习慢慢步入正轨。他所接手的班级,语文成绩连续在两届中考中名列拉萨地区第二。

  痛并快乐的五年

  课堂上的“水土不服”,被钱维胜轻松化解。可身体上的“水土不服”,却着实为难了他一把。

  2014年8月,钱维胜抵达西藏,高原反应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十指发紫、嘴唇干裂、头痛欲裂、食欲不振,两天没睡觉,三天没吃东西,只能靠吸氧和喝水维持生命。 

  同事们劝钱维胜赶紧回江苏治疗,他却在煎熬中不断勉励自己:“缺氧不缺精神”,“坚决不当逃兵”!经过半个月的调适,他就来到支教的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每天5到6节课的高强度教学,让钱维胜身体陆续又出现了掉皮、掉发,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情况。课间之余,他不得不依靠吸氧来维持下一节课的状态。

  为了缩短被病痛折磨的时间,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支教期间,钱维胜服用药物都要比标准剂量多出一倍,尽管他知道这对身体伤害很大。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验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这是钱维胜在疆藏日记中写下的对苦乐的理解。第一批支教结束了,他又主动申请了第二批、第三批。

  其实,第一年援藏支教结束后,是走是留?钱维胜也纠结过,“但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以及他们围着我帮我拿东西的亲热劲,都让我不舍。看到家长们签满名字的挽留信,我顿时泪流满面。我当时就想,如果我走了,孩子们将怎么办?于是我决定留下来。”

  一人援藏 全家援藏

  在拉萨的五年,钱维胜在痛与快乐中把情感留在了雪域高原。然而身在远方,他的心里也有一份对家乡和亲人的牵挂。

  几年来,钱维胜和家人平常见面的方式就是通过视频连线聊上几句。家人的默默付出和支持,始终是他援藏的坚实后盾。

  2016年8月在钱维胜出发去西藏的前夜,常年患有肠粘连和慢性肠胃炎的老母亲突然病发需要紧急手术。“不要担心,我没事……”母亲的体贴与理解,让他百感交集。

  2017年,儿子考取大学后,妻子吴红琴实在放心不下钱维胜,便辞去工作,赶到西藏去照顾他衣食起居。

  尽管对家人充满亏欠,钱维胜却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我常常用某剧里的一句唱词来鼓励自己:‘天下没有远方,有爱的地方就是故乡。’”在钱维胜心中,现在他有两个家,一个是温情环绕的小家,一个是千里之外的西藏——那里的孩子都叫他“阿爸”。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江苏最美人物》栏目组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