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现实版“变形记”:他让一个“不良少年”成功蜕变

2019年10月01日 07:06:27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已经可以自食其力,靠双手养活自己和爷爷奶奶了,谢谢您当初没有放弃我。”说这话的,是仪征一个叫小文(化名)的年轻小伙。而他要感谢的人,是仪征市公安局陈集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李春。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要从4年前说起。

  街头偶遇“不良少年”

  社区民警从此上了心

  4年前,社区民警李春在处置一起警情时,在街头遇到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看模样还只是个初中生,却有着和同龄人不符的成熟。他与一群社会青年混迹在一起,和他们称兄道弟,打架斗殴。这场景,让李春觉得有些心痛。

  “我儿子和他差不多大,看到本该在上学的孩子却在外面游荡,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李春说,于是他便上了心,向周围人打听这个孩子的情况,得知他叫小文,未成年。在小文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也在几年后不告而别。小文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家境十分贫寒。因为缺乏关爱和管教,小文渐渐地成了别人眼中的“不良少年”。了解到情况的李春当时就觉得,自己该做些什么,去帮帮这个孩子。于是,他便将小文及其一家确定为自己的结对帮扶对象,定期对小文进行“家访”。

  坚持不懈的谈心走访

  他终于得到了少年信任

  一开始,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警察叔叔”,小文的内心是抵制的。他毕竟只是个孩子,一方面觉得有个“陌生人”来管教自己很烦,一方面又有些害怕。对于李春的教导,他要么不应声,要么敷衍了事。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几次碰了“软钉子”,李春也发觉这样下去没有太大的效果,便转变了工作思路。

  “他对我敷衍了事,是因为没有那么信任我,我说的话他也听不进去。”李春说,接下来的日子,他便开始一次次地刷“存在感”,有事没事去找小文聊天,和他电话联系,逢年过节还背着自掏腰包买来的米、面上门慰问,拉着小文和他的爷爷奶奶嘘寒问暖……就这样,在李春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下,小文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慢慢接受,也开始试着去改变自己身上的坏习惯。“有一次,我正巧在路上碰到他,发现他小小年纪手里就捏着根烟。”李春说,真正让他觉得自己已经被小文接受,就是这次街头偶遇。那时,小文一看到他过来,下意识地将手头的烟扔了,脸上还十分羞愧,主动上前承认了错误,还保证自己再也不犯了。“那种表情就像是孩子做坏事被长辈发现了,看到那个表情,我就知道自己已经被接受了。”李春说。

  不良少年蜕变成“好青年”

  感谢民警当初没有放弃他

  这次偶遇后,两人的相处模式也有了变化。以往,都是李春单方面找小文聊天,后来,小文开始主动找李春倾诉。他告诉李春,自己也不想这么“混”下去,可又觉得十分迷茫,不知道该做什么好,之所以跟那些社会青年混迹在一起,是觉得他们很“酷”。而李春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他,真正的“酷”是有责任,有担当,能担负起一家的重担。“你爷爷奶奶每天帮忙做加工,做一件才赚1分钱,对现在的你来说,真正的酷就是有一天能让两位老人不再为生计发愁,把你当做他们骄傲……”李春的一句句话被小文听到了心里,从此小文再也没有和那些社会青年混迹过。成年后,他又主动找到李春,说自己想学个手艺,今后能养活自己和家人。李春闻言欣喜不已,多方联系,终于帮他找到了师傅,后来还到处奔走,为他介绍工作。

  这样或是面对面、或是通过网络电波的“一对一谈心”,4年来,两人不知道进行了多少场。如今的小文,已和4年前那个打架斗殴的“不良少年”有着天壤之别。他与爷爷奶奶生活和谐,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回想起曾经的自己,小文最感激的,就是这个突然出现的“警察叔叔”。“谢谢您当初没有放弃我。”他对李春这样说。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徐金吉)

layer
快乐分享